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小题1】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下列叙述与其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的占用 | B.农业结构的调整 |
C.劳动力价格上涨 | D.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 |
A.水源、土壤 | B.劳动力、技术 | C.气候、地形 | D.市场、交通 |
A.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 |
B.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
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
D.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①地区位于东北平原,③地区位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由于近年来,长江流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而导致了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且劳动力成本上升,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故使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减少。
【小题2】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各种农业生产基地的分布既有南北方向上的差异,又有东西方向上的差异,造成南北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而造成东西方向上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小题3】②地区位于黄淮海平原,土壤盐碱化严重,耕地集中,需水量大,但年均降水量小于800 mm,故A项正确;大棚农业主要分布在气温条件较差的地区,而③地区水热充充足,故B项错误;④地区属于热带,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应注意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而不是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故C项错误;⑥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当地生态环境脆弱,增加牲畜数量会加重当地的生态问题,故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对于我国区域农业生产的比较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能结合各个区域地理位置进行区域定位,并能结合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等,进而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区域农业发展的优势和限制性条件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图中甲、乙、丙反映了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情况,据此回答题
【小题1】按主导因素划分,甲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
A.市场指向型 | B.劳动力指向型 |
C.原料指向型 | D.动力指向型 |
A.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少 | B.产品科技含量高 |
C.以航空运输为主 | D.靠近原料地和消费市场 |
A.环渤海地区 | B.长江三角洲地区 |
C.珠江三角洲 | D.中、西部地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据此分析回答题。
下列解释正确的有( )
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
②“一日须携四季装”——西宁地区气候的季风性强,气温日较差大
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西宁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西宁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易结霜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与1950年相比,2004年长江中游湿地面积大大缩小,其主要原因有( )
①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②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
③流域内降水逐年减少 ④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③ |
A.农业生态遭破坏,增加了旱涝发生频率 |
B.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 |
C.使蒸发量减少,导致土地荒漠化 |
D.压缩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原有物种减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达累斯萨拉姆(7?S)在春分、夏至和冬至三天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指出下列排序与图中相符的是
A.①夏至日②春分日③冬至日 | B.①春分日②冬至日③夏至日 |
C.①冬至日②春分日③夏至日 | D.①冬至日②夏至日③春分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里快餐店越多越好,因为这样可以方便居民 |
B.城市里快餐店比大酒店多,这是因为快餐店服务范围大,赢利多 |
C.小城镇上有快餐店,可能没有大酒店,这是因为大酒店比快餐店需要更大的服务范围 |
D.城市越大,提供的服务会越高级,因而会淘汰一些快餐店,增加一些大酒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