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图表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C三地所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 )
A.草地、林地、耕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林地、耕地、草地 D.草地、耕地、林地
【2】导致甲地年平均气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
A.冬季风 B.地势 C.天气 D.纬度
【3】图中D地沼泽地广布的自然因素是( )
①气温低,蒸发弱 ②有凌汛现象 ③地势低平 ④河网稠密 ⑤夏秋雨多 ⑥地下有永久冻土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1】D
【2】B
【3】D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东北地区轮廓,结合气温和降水量等值线分析,图中A地降水少,气温较低,应在大兴安岭以西,内蒙古高原东部,主要是草地。B地位于东北平原的松嫩平原,耕地为主。C地位于长白山地区,林地为主。三地所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草地、耕地、林地,D对。A、B、C错。
【2】读图,结合轮廓判断,甲地地小兴安岭,海拔高,气温比同纬度山脉两侧低,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导致甲地年平均气温线弯曲的因素是地势 ,B对。冬季风、天气 、纬度不是主要原因,A、C、D错。
【3】图中D地位于三江平原,沼泽地广布的自然因素是 ( )
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①对。河流有凌汛现象,地表积水多,②对。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③对。河网稠密,④对。夏秋雨多,地下有永久冻土,不易下渗,⑤、⑥对。D对。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 100千米,宽15千米。
材料二 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
(1)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2)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3)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本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太平洋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洋流名称:①____;②___;③______;④_____。
(2)北海道渔场的形成与____暖流和_____寒流在此交汇密切相关。
(3)图中①—④洋流,按照洋流性质为寒流的是_______,对沿岸气候起到______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2】城市化对水位过程线的影响有
①洪峰降低②洪峰增高③洪峰出现时间推迟 ④洪峰出现时间提前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①兴建污水处理厂 ②疏浚河道 ③加强道路建设 ④完善排水系统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与东西向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处为向斜谷,河流自北向南流
B. 甲处为背斜谷,河流自南向北流
C. 若等高距为100m,图示区域最大高差接近1000m
D. 若等高距为100m,陡崖最大相对高度接近200m
【2】图中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 褶皱 断层 岩浆侵入 沉积 岩浆喷出
B. 褶皱 岩浆侵入 断层 沉积 岩浆喷出
C. 沉积 褶皱 岩浆喷出 断层 岩浆侵入
D. 沉积 褶皱 岩浆侵入 断层 岩浆喷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雅加达到万隆的铁路车程为3个多小时。2015年10月,中国与印度尼西亚正式签署雅加速(首都)至万隆(第四大城市)的高铁项目。雅万高铁(下图所示)全长150千米,计划沿逢设置8个站点,设计时速300千米,将全部采用中国的高铁技术与装备。计划3年建成通车。
(l)说明雅万高铁在图示I、II两条线路中选定I线路建设的理由。
(2)推测雅万高铁修建中需要应对的自然挑战。
(3)指出雅万高铁通车后的车程大约是 分钟左右,并阐述该高铁的建设将对印度尼西亚的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某地质科考队前往内蒙古巴丹湖(39.2°N,101.6°E)考察,2018年1月7日到达时恰逢日落。考察发现:巴丹湖被沙山分为东湖和西湖(图a),两湖水体性质受盛行西北风的影响而产生明显差异。地质历史时期,该湖所在地区风向多变,影响着巴丹湖的地貌演化,并造就了不同的湖泊形态(图b)。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科考队到达时的北京时间约为( )
A. 16:00B. 17:00C. 18:00D. 19:00
【2】与西湖相比,东湖( )
A. 盐度较低,水位较高B. 盐度较低,水位较低
C. 盐度较高,水位较高D. 盐度较高,水位较低
【3】根据巴丹湖的地貌演化过程,推断阶段Ⅰ、Ⅱ、Ⅲ的盛行风向分别是( )
A. 西南风;东南风;西南风B. 西南风;东南风;东北风
C. 东北风;西北风;东北风D. 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下图为“某时刻的等白昼时长线”图,图中OA、OB为日期界线,O点为极点,P点的纬度为70°。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20°N,135°WB.20°N,0°
C.20°S,135°WD.20°S,0°
【2】关于P点所示等白昼时长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O点方向移动期间,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B.向O点方向移动期间,上海的黑夜时间逐渐变短
C.向A点方向移动期间,沈阳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D.向A点方向移动期间,北半球各地正午物影由长变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该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比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问题。
【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A. 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 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 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 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2】(小题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 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 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 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 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