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如图5-9,20世纪50年代以来,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呈直线增长境质量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以后,该曲线就不再是上升的曲线了,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短暂上升后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40年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但生活质量几乎没有增

长。这就验证了经济的增长并不必然带来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如果只注重经济的增长,就有可能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和人们生活质量的下降。

    材料二:2004年山东省淄博市“环境立市”的口号是:“经济好,环境好,老百姓才能真叫好”。市领导向全市人民宣布:高耗能、重污染、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将逐步被科技含量高、排放达标的新型产业替代,GDP将首超千亿元,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将达304天。市民们说:“几十年来终于能放心穿白衬衫了”。

(1)英国在40年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但生活质量几乎没有增长,原因是:                                     ,我们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7分)

(2)淄博市市民过去不敢穿白衬衫,说明该市的首要污染物是                。(2分)

    A.SOx                    B.NOx

    C.总悬浮颗粒物    D.铅的化合物

(3)我国现行的哪些政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至少举3例)                。(3分)

(4)发达国家以“标准”、“标志”名义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发达国家利用环境标准、环境污染标志的市场准入条件作为贸易保护的借口,为西方国家的市场罩上了一层巨大的保护网,把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品挡在了门外,使其贸易状况进一步恶化,如IS014000环境认证。针对上述状况,我国政府在冲破“绿色壁垒”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3分)

(1)英国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同时也使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健康、减轻环境污染而加大了治污费用的支出.因而抵消了因收入增加而带来的经济效益,使生活水平质量指标改善不多这一现象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和社会发展,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不能再走传统的高消耗、低效益和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应以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作为调节器,调整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把人口、社会、经济同资源、环境的关系从相反(掠夺式开发利用)转变为相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共生)。总之,应由征服论转变为和谐论的发展模式。用“绿色GDP”值的大小,衡量经济增长 

(2)C 

(3)“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的实行;水土流失的治理 

(4)中国环境标志;生态农业;清洁生产;绿色食品


解析:

(1)英国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同时也使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健康、减轻环境污染而加大了治污费用的支出.因而抵消了因收入增加而带来的经济效益,使生活水平质量指标改善不多这一现象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和社会发展,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不能再走传统的高消耗、低效益和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而应以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作为调节器,调整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把人口、社会、经济同资源、环境的关系从相反(掠夺式开发利用)转变为相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共生)。总之,应由征服论转变为和谐论的发展模式。用“绿色GDP”值的大小,衡量经济增长 

(2)C 

(3)“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的实行;水土流失的治理 

(4)中国环境标志;生态农业;清洁生产;绿色食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随着大型电视连续剧《闯关东》的走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当时东北地区为什么能吸引如此多的人迁入。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图。

材料2:2012年五一劳动节山东某中学生小明调查“家族人口迁移”情况时,了解到他的爷爷在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1990年又从东北迁回山东。

材料3: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可到了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龙江。

(1)结合材料2、3,小明的爷爷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的原因是什么?1990年又迁回山东的原因是什么?

(2)由材料1可知1980年前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________。迁移到此地的农民大量开荒种地,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3)1985年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又称“雁南飞”现象,该现象给山东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盟”成立于1967年,先后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文莱、越南、老挝、缅甸等十国参加。

材料二  下图为“东盟”十国位置图及新加坡国家气候图。

(1)根据图中所示信息,指出“东盟”十国中的两个群岛国家,并说出其主要的气候类型。

(2)试判断新加坡的气候对应的是右上图中的图A还是图B,并描述其气候特征。

(3)2011年2月21日,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东南部索索贡省境内的布卢桑火山开始喷发,附近地区伴有轻微震感,引发附近居民恐慌。试分析菲律宾群岛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4)说出图示地区主要的商品化农业地域类型,试分析这种农业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特点和地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文综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季风气候有大陆性和海洋性之分,下图为我国季风气候大陆性和海洋性分析图。

材料二: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 

              

 


材料三:我国某区域图资料。

(1)根据材料一,我国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分布的总体特征是:自东南向西北       ;主要原因是        。(4分)

(2)根据材料二,我国农业发展潜力分布的特征是               (2分),影响农业发展潜力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2分);从气候因素考虑,与其他两地相比,甲地在开发农业发展潜力时最具优势的是         (2分),丙地最具优势的是            (2分)。

(3)根据材料三判断,该区域主要分布在材料一图中的           气候区;材料三中的耕作区,从保护环境考虑,最不合理的是        ,从整治区域环境来看,应            。(6分)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一,分析该区域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及主要农产品,并评价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气候条件的优劣及相应对策(10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届河北省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2007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厘岛发布了“巴厘岛路线图草案”,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草案指出,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要求所有国家的有效参与,并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应对气候变化,各方要在国内和通过国际合作做出更多的努力。

材料二:

 (1)简要描述巴厘岛的自然地理特征。(8分)

 (2)简要说明巴厘岛多火山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09-10(下)南靖四中高二地理科试卷(世界地理部分) 题型:综合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2007年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厘岛发布了“巴厘岛路线图草案”,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草案指出,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要求所有国家的有效参与,并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应对气候变化,各方要在国内和通过国际合作做出更多的努力。

材料二:

   (1)简要描述巴厘岛的自然地理特征。

 

   (2)简要说明巴厘岛多火山的原因。

 

   (3)指出“巴厘岛路线图草案”针对的主要环境问题,并分析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

        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