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中的河流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甲、乙、丙分别为不同河段上的三个点,根据三处的横截面状况绘制了地形的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该河的流向是 。
(2)河流位于 半球,判断的理由是 。
(3)河流在甲处形成河谷的原因是 ;在乙处成谷地的原因是 。
(4)甲处森林资源的重要环境功能是 ,如果不合理采伐,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变化是 。
(1)由西向东
(2)北 丙处位于河流下游,剖面图中河流的右岸(P地)较陡,以侵蚀为主,左岸(O地)较缓,以沉积为主。
(3)在断层处,岩石破碎,容易侵蚀成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河流下切侵蚀成谷地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河流源头补给量可能会减少,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导致河水泛滥。
解析试题分析:
(1)河流自上游到下游,落差越来越小,流速越来越慢,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河道变宽变浅,所以河流由甲到乙到丙,由西向东
(2)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丙处位于河流下游,剖面图中河流的右岸(P地)较陡,以侵蚀为主,左岸(O地)较缓,以沉积为主,判断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所以是北半球。
(3)读图可知甲处在断层处,岩石破碎,容易侵蚀成谷地,乙处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河流下切侵蚀成谷地
(4)河流上游是山区,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如果不合理采伐,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变化是河流源头补给量可能会减少,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增大,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易导致河水泛滥。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森林的开发;流域的综合开发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 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月30,新一轮的严重污染继续肆虐京城,PM2.5、PM10、二氧化氮同时超标。北京呈现严重的灰霾与空气污染天气。图13示意北京市PM2.5来源百分比。
列举灰霾天气形成的大气条件,并指出北京市PM2.5的市区内污染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噪声污染按噪声源性质的不同,大致分为交通噪声污染、工业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四大类型。适合人类生存的最佳声音环境为15至45分贝,而60分贝以上的声音就会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读我国重点城市各类功能区噪声监测(声环境质量达标率)的统计表,回答问题。(10分)
年份 | 功能区 类 别 | Ⅰ类 (居住区) | Ⅱ类 (混合区) | Ⅲ类 (工业区) | Ⅳ类 (交通干线 两侧区域) |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昼 | 夜 | ||
2009 | 达标率(%) | 78 | 57.2 | 81.7 | 65.8 | 94.8 | 74.3 | 76.2 | 44.3 |
2010 | 达标率(%) | 83.2 | 68.6 | 87.3 | 76.8 | 92.3 | 81.1 | 83.5 | 53.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图中的M河是 ,乙图中的N河是____________。
(2)N河流域上游有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分析此处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有哪些?
(3)N河流域开发治理与M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32分)水资源问题是21世纪的热点话题之一,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我国每年的 3月22日所在的一周,定为“中国水周”,2013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
材料一:世界各大洲的径流总量和人均径流量表(除南极洲外)
| 欧洲 | 亚洲 | 非洲 | 北美洲 | 南美洲 | 大洋洲 |
径流总量(立方千米) | 3100 | 131900 | 4225 | 5950 | 10390 | 1965 |
人均径流量(立方米/人) | 2100 | 1960 | 5500 | 7640 | 21000 | 27800 |
省级 行政区 | 人均用水量 (m3/人·年) | 人均生活 用水量 (m3/人·年) | 人均生产 用水量 (m3/人·年) | 农田灌溉亩 均用水量 (m3/亩·年) | 万元GDP 用水量 (m3/万元) |
江苏 | 610 | 70 | 540 | 446 | 570 |
宁夏 | 1780 | 26 | 1754 | 1352 | 40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图文资料,
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农作物熟制:指一定时间内,作物正常生长收获的次数。一年内,作物正常生长,只收获一次的,叫一年一熟制,依此类推。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农作物熟制分布图。
材料二: 重庆市涪陵区是闻名遐迩的“榨菜之乡”。而宜昌在19世纪末就成为中国第一个涪陵榨菜销售市场,至今仍是主要集散市场。
材料三: 8000~10000年前的青藏高原,曾经水草丰美,古人类在广阔的草原上过着狩猎生活,后来随着高原的不断隆起,气候变得寒冷干燥,人类被迫迁出。一部分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并逐步同化,形成了统一的汉民族;一部分向南进入“藏彝大走廊”,不断地分化、演变形成了藏、彝、羌、怒、普米、独龙、珞巴、门巴、哈尼、纳西等数十个少数民族。其中摩梭人和扎巴人还较为完整地保留着母系社会形态,纳西族仍然保留着迄今为止世界上形态最原始的“东巴文”象形文字系统……(《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7期)
材料四:“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汉文史料中多有藏人“嗜茶如命”字样;藏地民谚有“汉家饭果腹,藏家茶饱肚”之说。早在汉唐时,这条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的古道就发挥作用了。
材料五:如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A地区农作物一年三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宜昌形成榨菜集散市场的条件。(4分)
(3)读材料,试根据茶树的生长习性及西藏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藏地不产茶的原因。结合藏民的主要农业活动和膳食结构特点分析藏民嗜茶的原因。(8分)
(4)从地理角度分析,藏彝走廊地区在人类迁徙过程中,为什么成了“少数民族的孵化器”。(4分)
(5)马帮运输很长时间以来成为茶马古道所经地区较为单一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其原因有那些?(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24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胡杨,又称胡桐。树高15~30米,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的环境,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据统计,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且呈沿河流分布的特点。
甲图为我国塔里木盆地示意图,乙图为喀什地区的降水统计资料,丙图为甲图中沿AB线胡杨密度的变化示意图。
(1)指出喀什地区的主要自然带类型,并分析原因。(6分)
(2)分析图示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6分)
(3)描述沿AB线胡杨密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分析这一特征的形成原因。(6分)
(4)博斯腾湖东西长55千米,南北宽20千米,平均水深为7.5米,是西北内陆最大的淡水湖。该湖是向塔里木河下游输水的主要水源地。你认为是否应该将博斯腾湖湖水输向塔里木河下游?说明理由。(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旅游地理】(1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大伊山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伊山诞生于太古代,迄今已有20亿年的历史了,它由12座山峰组成,最高峰海拔226.6米。大伊山是江苏省城内所看到的第一座高山,素有“淮北平川第一神山”之誉。石刻、山洞、奇石众多。大伊山因中国美食和创制中药汤液的始祖伊尹晚年曾隐居于此而得名。
(1)根据旅游资源的分类,大伊山古人类文化公园属于 ,其价值主要体现在 上。(4分)
(2)2011年,大伊山申请国家4A级风景名胜有何意义?(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综合题
(28分)以重庆和德国杜伊斯堡分别为起始点的“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成为了“新丝绸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5)题。
材料一:“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全长11179公里,运行时间16天;运费比航空节省,运时比海运缩短;运力更大,安全性更高,辐射更广,通关更加便捷。重庆成为国内产品抢滩欧洲市场的桥头堡。下图为“渝新欧”国际铁路和重庆铁路交通示意图。
材料二:重庆市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特大城市,城镇人口超过1500万,城市交通发达。同时,重庆也是我国传统的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多年努力,重庆形成以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业、石油天然气化工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的环境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1)重庆构建“一江两翼连三洋”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其中“一江”是指 (河流名称)和与之平行的重庆至太平洋沿岸的铁路;“两翼”指两条以铁路为主力的大通道,其中西北方向经阿拉山口直通 洋沿岸。(4分)
(2)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经过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自然环境呈现显著的 分异规律。(4分)
(3)“笔记本电脑像新鲜蔬菜,越新鲜越好卖。”试分析全球笔记本电脑三大巨头、六大代工商以及500余家配套厂落户重庆的原因。(6分)
(4)试分析新丝绸之路的开通给我国内陆出口经济格局带来的新变化。(8分)
(5)综合分析重庆多出现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