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类活动也有差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人类必须走人地关系和谐统一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中游D湖及周边地区图
材料二 D湖沿岸某地的“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
(1) 湖陆风是指由于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风。简析该湖区湖陆风在每年7~8月份最为明显的主要原因。(4分)
(2)针对D湖区出现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先造林”的治理思路。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谈谈你对这一治理思路的理解。(6分)
(10分)
(1)7-8月份湖区主要受副高控制,夏季风对湖陆风的影响弱(2分),湖面宽广,湖水更深,水陆热力性质差异大(2分)。
(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分),湖泊萎缩主要与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密切相关,入湖河流泥沙增多,又主要与上游山区因滥垦乱伐导致水土流失有关(2分),所以必须在山区加强植被保护,植树造林,实施湖、江、山综合治理(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D洞庭湖,7-8月份湖区主要受副高控制,夏季风对湖陆风的影响弱;湖面宽广,湖水更深,水陆热力性质差异大;白天太阳辐射强,湖泊水温低,风由湖泊吹向陆地,形成湖风;夜晚,湖泊相对温暖,风由陆地吹向湖泊,形成陆风。
(2)图示洞庭湖流域,周围山地多,上游山区因滥垦乱伐,水土流失加剧,入湖河流泥沙增多等,致湖泊萎缩,所以必须在山区加强植被保护,植树造林, “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先造林”,实施湖、江、山综合治理,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考点:主要考查洞庭湖流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和环境治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伊川县实验高中高二上期末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黄河流域中上游部分区域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说出宁夏平原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
(2)黄河上游地区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源是_____,分析其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
(3)说明目前甲省煤炭运输中河运不发达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泸州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6分)读我国西南地区的材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中的甲图是我国西南地区部分示意图,乙图为甲图中云贵高原局部等高线图。
材料二 白酒生产的原料主要是高粱、稻米、麦类等。水是白酒的血液,粮食成为酒的肉体。四川在2008年提出了打造白酒金三角发展战略。甲图阴影区域是我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区域内历史名酒有:宜宾五粮液,泸州泸州老窖、成都五凤酒、绵竹剑南春等。
(1)结合材料二,分析甲图阴影区域打造白酒金三角的优势条件。(8分)
(2)简述甲图所示区域水陆交通建设面临的自然困难。(6分)
材料三 暗河指地面以下的河流,是石灰岩地区特有的一种地下水流。是由于地表水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岩石经过溶蚀,在地下形成的管道系统(地下岩溶地貌的一种)。
(3)结合材料三信息,简述乙图所示地区地下暗河发育的原因。(6分)
(4)西双版纳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众多,西双版纳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基地之一,其中天然橡胶是西双版纳具竞争优势的产业,因此,有人提出了扩大橡胶种植规模的设想,但有人则提出反对意见。结合下图,说出反对的理由。(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沿106.5° E经线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1.1月,④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①地
A.受夏季风影响较小 B.受冬季风影响较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海拔较高
2.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位于
A.北坡海拔2100米处 B.海拔2500米处
C.南坡海拔2200米处 D.海拔2900米处
3.图中③地的气温年较差最接近
A.30℃ B.25℃
C.20℃ D.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滕州市高三12月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甲乙两区域位于我国不同经济区,下表是两区域某年部分统计数据。
甲 | 乙 | |
人口(万人) | 2239 | 3508 |
耕地面积(千公顷) | 989 | 2760 |
GDP(亿元) | 16013 | 5276 |
城市化水平(%) | 67.5 | 35.5 |
三类产业结构比 | 2:47:51 | 26:44:30 |
每万人大学生数(人) | 343 | 91 |
1.关于两区域发展经济相对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地广人稀 B.甲区域产业结构较合理
C.乙区域经济比较发达 D.乙区域出现“用人荒”
2.甲、乙两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了要素的流动。属于从甲区域流向乙区域的主要是
A.管理、劳动力 B.原料、燃料
C.技术、资金 D.技术密集型产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省新余市毕业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两城市不同年份的人口分布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显示,1992~2012年( )
A.甲、乙两城市老城区人口均有所减少
B.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小
C.甲、乙两城市远郊区县人口数量比较接近
D.甲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大
2.目前甲、乙两城市处于城市化进程的( )
A.逆城市化阶段 B.初期阶段
C.中期阶段 D.后期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西省新余市毕业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每年随着干、湿季节变化,东非高原上数以百万计的野生食草动物就会组成一支壮观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在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和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间来回迁徙。图A是2013年食草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图B为中央电视台2013年8月5日拍摄的角马越过马拉河的场景。回答下题。
1.当①地有充足的水源和青草时,当地受
A.西风带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信风带控制 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2.有关马拉河及图B的拍摄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③地的马拉河由西南流向东北 B.此时马拉河进入枯水期
C.摄制组在③附近马拉河的东岸 D.摄制组在③附近马拉河的西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吉林省高三上第三次摸底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所示为6~8月两地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据表回答下题。
1.①地可能位于
A.16°S ~ 18°S之间 B.18°N ~ 20°N之间
C. 3°N ~ 5°N之间 D.33°S ~ 35°S之间
2.关于②地纬度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能位于南回归线以南 B.一定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C.一定位于赤道 D.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以北都有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四川省西昌市高二上期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下题。
1.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降水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减少 D.地表径流减少
2.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Ⅰ、Ⅱ、Ⅲ B.Ⅲ、Ⅱ、Ⅰ
C.Ⅱ、Ⅰ、Ⅲ D.Ⅰ、Ⅲ、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