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用GIS将某流域河流流向矢量化时,不同的流向赋予不同的数值。如图甲所示,若某处流向向东则在该处标为“1”,向西则标为“16”,向东北则标为“128”,依次类推。图乙示意某山区局部河流流向矢量图。阅读材料,下列四地中,最可能有一条东西走向分水岭的是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二10月阶段性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
B.粮食种植业精耕细作
C.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
D.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长期以来需要从区域外调入粮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高三全国大联考第四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翡翠全球生产和营销格局变化表,完成12~13题。
1993年 | 2013年 | |
原料供应地 | 缅甸、云南 | 缅甸、云南 |
加工中心 | 香港 | 北京、云南、广东、上海等 |
消费市场 | 港台、东南亚、欧美 | 中国、欧美 |
1.云南成为我国最大的翡翠原石和制成品集散地的主要原因是
A.资金力量雄厚 B.接近消费市场
C.加工技术高 D.靠近原料产地
2.翡翠加工由香港向中国大陆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加工技术先进 B.消费需求巨大
C.原料供应中心 D.玉石文化传统浓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与绿洲分布示意图,图中古绿洲退化成沙漠的主要原因
①禁樵禁采 ②盲目开垦 ③过度用水 ④封沙禁牧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北省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甲至丙,导致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市场因素
C.农业技术 D.交通运输
2.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环境污染加剧
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上期中考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单位:hPa),下列地区最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河西走廊 B.鸭绿江畔
C.锡林郭勒草原 D.漠河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高三全国大联考第六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湖泊流域图,流域内铜矿资源丰富。过去人们一般采用土法炼铜,即上山砍树,把木柴作为能源来炼铜。该区域P湖在每年7~8月份会出现明显的湖陆风(指沿湖地区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现象)。过去P湖周围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近年来,该商品粮基地地位在下降。
(1)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P湖每年7~8月湖陆风显著的原因。(4分)
(2)试分析P湖周边地区商品粮地位下降的原因。(4分)
(3)比较图中东北部和西南部河流在开发利用方面的差异。(4分)
(4)试描述土法炼铜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广东省英德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现在该湖西部沿岸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下图为L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甲、乙两河与L湖相互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河秋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 B.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
C.乙河是L湖重要的补给水源 D.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
2.对L湖东、西两岸芦苇分布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
A.主导风向 B.湖水盐度
C.沿岸坡度 D.土壤肥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沈阳第二中学高二上10月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A.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B.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C.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
D.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2.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A.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B.河流的梯级开发
C.旅游业开发
D.水能发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