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5.甲所在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A.地形崎岖B.光照较少C.降水不足D.积温过高

分析 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方面,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方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方面,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解答 解:成都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地形平坦、降水丰富、热量充足,不利条件是光照较少,雾天较多.
故选:B.

点评 本题以世界文化遗产景观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工农业生产的因素.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读“某季节亚洲季风图”(如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北半球季节为夏季,宿迁的气候特征总体表现为高温多雨.
(2)写出图中①②两处季风风向及形成原因.
季风风向形成原因
东南风(东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
西南风(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试推断此地的古地中海遗迹,属于哪一个板块(  )
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材料一:我国南北方地区粮食生产、耕地、水资源和人口情况
材料二: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
粮食生产指标
    粮食产区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人均粮食占有量(千克)
70年代80年代9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
北方产区总计
其中:松辽河产区
53.9
11.5
67.3
19.7
85.1
31.9
328.4
366.5
400.7
495.2
421.5
569.5
南方产区总计
其中:长江产区
46.1
29.7
32.7
24.3
14.9
11.3
334.9
352.6
355.1
396.3
328.0
379.9
(1)分析材料一,我国南、北方地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的是什么地区?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有哪些;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特点是什么.
(3)分析南方产区长江三角洲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图中甲、乙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
A.甲地气温高于乙地B.甲地多为晴朗天气
C.乙地盛行下沉气流D.乙地湿度小于甲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①过程可能导致(  )
A.臭氧层破坏B.生物种群增多C.全球气候变暖D.海平面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该山脉可能位于(  )
A.北美大陆东北部B.南美大陆西南部
C.马达加斯加岛东岸D.澳大利亚大陆西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为北京时间某日2时的全球大阳高度等值线图,图中15°N纬线与BAC垂直相交于A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相对于该图所示情况的判断,错误的是C.
A.中心点A表示太阳直射点   B.最大圆圈是晨昏圈
C.BC两地经度相同   D.图示半球是昼半球
(2)写出C点的地理坐标(75°S,90°W).该日C点的昼长为0小时.
(3)写出B点的地理坐标(75°N,90°E).该日B点的昼长为24小时.
(4)流经E附近海域的洋流是西风漂流,该洋流流经的著名海峡是德雷克海峡.
(5)图示季节D地的景观特征是热带草原,D地区近年来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滥垦滥伐,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导致该地草原退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有(  )
A.蒸发减弱B.下渗增强C.地下径流减弱D.地表径流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