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经过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一线所绘制成的剖面图,最可能的是 ( )
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形成聚落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甘肃甘谷县一中高三上一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从甲、乙、丙、丁四处上空俯视,所见的经纬网与①、②、③、④图中对应正确的是( )
A.甲—④ B.乙—① C.丙—③ D.丁—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甘肃台县一中高三8月质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见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 )。
A.青藏高原 B.黄海沿岸
C.海南岛山区 D.东北平原
2.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
A.高寒缺氧 B.潮湿、多虫鼠
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甲、乙、丙三幅图反映了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冬、夏至阳光照射情况,每幅图中都画出了冬至和夏至两个节气的阳光,用A或B表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极地地区 B.乙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C.丙地位于北半球 D.图乙中阳光A表示该地夏至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南省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表回答问题。
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
沟谷编号 | 集水面积(km2) | 平均坡度(°) | 流域落差(m) | 植被覆盖率(%) |
① | 5.3 | 24.3 | 537.2 | 15.7 |
② | 2.7 | 30.1 | 670.3 | 19.6 |
③ | 20.0 | 40.8 | 1 353.7 | 13.2 |
④ | 4.5 | 26.1 | 384.7 | 20.5 |
1.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布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
A.气温高低 B.降水量大小 C.光照强度 D.风力强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南益阳市高三一模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为世界上四条著名大河入海口附近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图中四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四条大河均为外流河,虽然流向不同,但却注入相同的海洋
B.乙图中的河流与其它三条河流的主要区别是汛期较短,含沙量少,有结冰期
C.丙、丁两图中,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共同的气候特点是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D.丙图中的河流航运价值大,丁图中的河流是流经国家和地区最多的河流之一
2.甲、乙两图中,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未出现大城市的原因是( )
①入海口附近,地势低平,洪水威胁大
②河流入海口附近的航运价值不大
③入海口附近地区的气候过于湿热
④乙图所示河流的入海口不断变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南益阳市高三一模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两侧的潜水等水位线示意图”(单位:米),P为河岸的一处观测点。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东北流向西南 B.可能位于内蒙古高原
C.可能会出现凌汛现象 D.一年有两个汛期
2.此时,该河流的剖面可能为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南益阳市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根据图示信息答题。
1.山顶A的海拔和陡崖的相对高度组合正确的( )
A.990米、301米 B.950米、201米
C.850米、299米 D.799米、501米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先向南流,再向西南流
B.若两山顶间建游览索道,其长度应不小于875米
C.陡崖处可观赏到瀑布景观
D.B地可见V型峡谷,C地可见三角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起点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假如北京为北极点,下图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地球投影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极点变化后,甲乙丙三地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地的自转线速度都变大
B.三地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方向都发生变化
C.三地中,乙地年平均气温变化最大
D.三地中,年昼夜变化幅度最大的是甲地
2.当极点变化后,丙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变为( )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