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甲、乙、丙、丁处,地质构造相同的是
A. 甲与乙 B. 甲与丙 C. 乙与丙 D. 丙与丁
【2】丙处岩石的成因与图5地壳物质循环图中数字代表的岩石相符的是
A. ① B. ② C. ③和④ D. ④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丁地至丙地自然带呈现的变化最有可能的是
A. 垂直带谱更加复杂 B. 垂直带谱变得简单
C. 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增加 D. 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降低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点的经度是______;C点位于B点的_______方向。
(2)E点位于(五带)______________带,D点位于(东西半球)_________半球。
(3)上图中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_________点,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的是_________点,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点,昼夜等长的是_________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出口加工区是国家划定或开辟的专门制造、加工、装配出口商品的特殊工业区,加工区企业多以纺织和电子装配为主,常享受减免各种地方征税的优惠。读全球出口加工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全球出口加工区的主要分布特点是
A. 位于交通便利处 B. 多位于南半球 C. 靠近矿产资源蕴藏区 D. 紧临消费市场
【2】亚洲及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出口加工区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A. 泰国、阿根庭 B. 印度、巴西 C. 中国、墨西哥 D. 越南、智利
【3】许多国家设立出口加工区的最主要目的是
A. 出口创汇 B. 环境保护 C. 资源管控 D. 替代进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安徽省某中学气象兴趣小组,根据亚欧大陆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形势图,探究该省秋末冬初天气变化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上图,学生绘制了四幅安徽省天气要素变化图,最接近实际状况的是( )
A. B.
C.
D.
【2】该气象兴趣小组预报了安徽省未来两天天气状况,其预报结果最可能出现的是( )
A. 皖北地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较高
B. 皖南地区可吸入颗粒物空气污染指数增加
C. 皖北地区雨过天晴,农作物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D. 江淮地区出现狂风、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中的波浪岩,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大约在25亿年前形成。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a
图b
【1】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上述波浪岩与图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波浪岩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A.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B. 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C. 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D. 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某区域(图中阴影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 )
A. 年降水量接近800 mm B. 地处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过渡地带
C. 年平均气温接近0℃ D. 是长江流域与海河流域的分水岭
【2】该区域物种丰富、植被类型复杂,其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低平,湿地广布 ②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生物交错带③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④全球气候变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该区域南北两侧( )
A. 气候类型相同 B. 作物熟制相同 C. 河流补给来源相同 D. 植被类型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行进在大峡谷,满眼的大山架起凝重厚实的躯体,脚下的江水唤出低呤的浪涛。险恶的地理环境中,傈僳族同胞生息劳作在这里,除了江边有少许的水田外,僳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垒石造地,在飘游的白云间扎木盖房,真可谓山多高、地多高、人多高。为在大山上立稳脚跟,具有坚韧不拔性格的僳僳人发明了千只脚落地的建筑,即用众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撑着房屋。读上面一段野外考查游记,回答下列各题:
【1】文中描述的地点位于
A. 青藏高原 B. 天山北麓 C. 江南丘陵 D. 横断山区
【2】“千脚落地式”房屋主要与当地何种自然条件相适应
A. 地形 B. 气候 C. 水源 D. 土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伯利兹蓝洞的形成主要与海平面变化和近岸存在大片石灰岩区域有关,其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后期由海水涌入形成。下图示意伯利兹蓝洞的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伯利兹蓝洞形成的主要作用足
A. 冰川侵蚀 B. 流水侵蚀 C. 地壳下沉 D. 火山喷发
【2】在伯利兹蓝洞形成刚期,全球
A. 生物多样性减少 B. 地壳运动更为活跃
C. 陆地面积从小变大 D. 气温由低到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区域年太阳总辐射量(单位:千卡/平方厘米)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M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可能为( )
A. 90千卡/平方厘米
B. 85千卡/平方厘米
C. 95千卡/平方厘米
D. 105千卡/平方厘米
【2】N处等值线向北弯曲的原因是( )
A. 海拔较低,为平原地形
B. 海拔较高,气压较低
C. 地处背风地带,降水较少
D. 与同纬度东部相比,晴天偏少,云雾偏多
【3】西南部地区等值线密集的原因是( )
A. 地形陡峭
B. 太阳高度变化大
C. 气温变化大
D. 海洋影响显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