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有关渔业产量的叙述,与下图不相符的是(  )
A.当捕鱼量达到C点时,鱼群就耗竭到无法再生产,无鱼可捕
B.OX表示与最大捕捞量相适应的最大资源再生量
C.通过控制捕捞活动可以使渔业资源持续利用
D.一旦捕捞量超过C点,渔业产量将开始下降
D
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解题关键是理解图示的含义。读图理解图示内容的含义:OB段捕鱼量与再生量成正比,BC段成反比;x在纵坐标上表示最大每年再生量,y在横坐标上,表示最大每年再生量前提下的最大捕鱼量。D选项中x是再生量,y才是保证渔业产量持续的最大捕捞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判断题

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我国提出的行动纲领是:“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图4“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字母F、G、H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资源开发、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B.产业活动、产品消费、废物排放
C.产品消费、废物排放、产业活动
D.资源开发、产业活动、产品消费
小题2:E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8分)
材料一: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由生存支持系统、发展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和智力支持系统等五大支持系统、16个变量、45个指数和225个基本要素指标构成。   
材料二:图17反映我国200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1995年全国平均水平为100)

材料三:在江苏13个大市2011年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的调查中,南京的科技支撑能力排第2,经济外向度排第8,社会保障能力排第9,资源支撑能力排第12。
(1)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3分)
(2)A、B两省区中,可持续发展指数较低的是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3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南京市可采取哪些措施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数?______。(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不符合循环经济的行为是
A.政府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
B.城市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化害为利
C.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全程实行清洁生产
D.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问题。
年份
森林覆
盖率
(%)
耕地面积
(平方千米)
年降水量
(毫米)
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
沙量(%)
粮食平均亩产
(千克)
粮食总产量
(亿千克)
1985
19
333
520
38
10
205
1.025
1995
10
478
450
42
35
135
0.975
小题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十年内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
小题2: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       )
A.风沙危害严重B.水土流失加剧
C.大陆性气候减弱D.光照条件变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为我国西部内陆地区两地景观示意图。读图,请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最恰当的是      
A.甲地区年降水量多在200mm以下,而乙地区年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
B.若纬度相同,则甲地区可能位于乙地区东侧
C.若纬度相同,则甲地区海拔高度一定大于乙地区
D.若纬度相同,则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区大
小题2: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长
C.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小题3:在乙地区,可能反映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判断题

“人类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发展生产力
C.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D.防治灾害,整治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