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表资料,完成各题。
工业化进程与城镇化率的经验数据
发展阶段 | 人均生产总值 (美元) | 非农增加值比重 (%) | 非农就业比重 (%) | 城市化率 (%) |
工业化初期(工业化起步) | 600 | 65 | 20 | 10 |
工业化中期(工业化起飞) | 1200 | 80 | 50 | 30 |
工业化后期(基本实现工业化) | 3000 | 90 | 70 | 60 |
后工业化阶段(全面实现工业化) | 4500 | 95 | 90 | 80 |
1.结合表格中数据分析,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是
①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率两者是成正比关系 ②工业化发展必然会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③到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对城市化贡献度增大 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在后工业化时期非常紧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目前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快速城市化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特点是
A.我国各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都处于协调发展阶段
B.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有助于促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C.东部地区大城市的工业区外迁会导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降低
D.中部地区矿产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将导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降低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二战后世界产业转移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图示产业才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主要是因为中国沿海地区拥有
A.资本优势 B.劳动力优势
C.技术优势 D.信息优势
2.关于世界产业的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大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
B.延缓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C.这种产业转移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
D.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环境恶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10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B两地均处在30°N,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________。(2分)
(2)该日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占全球( ) (2分)
A.一半多 B.少于一半
C.恰好一半 D.没有任何地方
(3)赤道上西半球黑夜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2分)
(4)这天,赤道上日出地方时是________时;北极圈日落地方时是________时。(4分)
(5)有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最短路线是( ) (2分)
A.一直向正东飞B.一直向正西飞
C.先向正北飞,过北极点后再向正南飞
D.先向正南飞,过南极点后再向正北飞
(6)若飞机沿最短路线以1 11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地飞往B地,飞机飞行了________小时(取整数)。(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10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第3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南博会)暨第23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于2015年6月12日至6月16日在昆明举行,大大促进了云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据此回答。
11.南博会开幕时(北京时间9:40),位于西五区的纽约夏令时为( )
A. 6月11日19:40 B. 6月11日20:40
C. 6月11日21:40 D. 6月12日20: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10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木星是天空中第四亮的天体,2010年11月,青岛的天空出现“木星合月”、“狮子座流星雨”的天象,与该行星相邻的是( )
A.地球、火星 B.地球、木星
C.火星、土星 D.木星、金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湖北省高三10月综合测试文综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渭河,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又称关原)区,东西长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米,西窄东宽,号称“八百里秦川”。
泾河是渭河一级支流,即黄河二级支流。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故有“泾渭分明”之说,图示意渭河平原及其附近区域。
(1)简析河流在甲、乙两地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8分)
(2)从地形、水文特征两方面简析渭河干流图示河段不宜建设水电站的原因。(8分)
(3)简要说明泾河的河清澈的自然原因以及渭河浑浊的人为原因。(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8分)读南亚和德干高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明E高原的地形特征。(2分)
(2)阐释A处河流流量过程线中C、D两洪峰流量的形成原因(3分)
(3)说出图中①地自然带名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3分)
(4)图中②地是所在国重要农业区,说明该地在发展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2分)
(5)说明图中B地农田系统中的主要水利设施的作用。(2分)
(6)简述E半岛不同区域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布局的主要原因。(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