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下图,完成4~5题。

小题1:图示地区其地形地势具有的特征是(    )
A.山河相间B.中部高、四周低
C.东北高、西南低D.地势低平、河网稠密
小题2:与图示地形特征较吻合的是    (    )
A.长江中下游平原B.黄土高原
C.江南丘陵D.横断山区

小题1:A
小题2: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下图为“30°N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米。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M地貌的成因可能是                                            
A.海浪侵蚀B.珊瑚淀积
C.岩层断裂D.泥沙堆积
小题2: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表示河流,其中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回答:

(1)图中C为       地形,判断理由是                             
(2)若A地气温为25℃,随着高度变化,B地气温在约为                 ℃。
(3)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大致为                                      
(4)a、b两条支流,水流较平缓的是       ,理由是                    
(5)计划在甲乙两村之间修建一条公路,经过丙处还是丁处比较合理? 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4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冬至日,甲、乙两个中学生分别到达P和M点,测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并观测到该日正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读图回答9~1l题。
]
小题1:甲学生观测乙学生时(忽略身高),其仰角约为
A.20°B.30°C.40°D.50°
小题2: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A.300米B.400米
C.500米D.600米
小题3: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最大可能为
A.80米B.180米
C.298米D.30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10~12题。

小题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①为青藏高原B.②为四川盆地
C.③为黄河谷地D.④为喜马拉雅山
小题2: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  )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B.具有广阔平原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小题3:关于⑤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分析回答以下1-4题:
 
小题1: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最有可能是:
A.100mB.150mC.200mD.250m
小题2:图中丁地与丙村的相对高差可能为:
A.200mB.250mC.300mD.400m
小题3: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地中不能看丙村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4:图中甲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A.由南向北B.由东向西C.由东北向西南D.由西北向东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图 “亚洲甲、乙两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9-20题。

小题1:图中③、④处的地形为(   )
A.③是山顶、④是盆地B.都是盆地C.③是火山口、④是平原D.都是高原
小题2:关于①(海拔-155米)所在区域地理环境特点及相关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适宜于发展特色瓜果种植业
B.地势低洼、地形封闭,交通是制约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
C.远离海洋,深居内陆,降水少,冰川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D.晴天多,太阳辐射强,热量不易扩散,冬季出现我国最高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3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7-8题。

小题1:该等高线地形图所代表地理事物应是
A.水库B.梯田C.峡谷D.沙丘
小题2:如果将图中的比例尺扩大为原来的2倍,图示区域实地范围不变,图幅面积要增加
A.1倍B.2倍C.3倍D.4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