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引起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象灾害B.地质灾害C.垦荒D.砍材取薪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表示我国各省水土流失面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疆面积大,但水土流失面积小,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西面积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图1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完成:

小题1:1650—1780年该区域
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B.经历了移民开垦
C.农业结构复杂D.注重生态保护
小题2:进入20世纪该区域
A.气候持续干旱B.大力发展畜牧业
C.种植业产值降低D.实施了退耕还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答1-3题。

小题1: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主要分布在
A.山间低地B.山谷地带C.盆地中部D.山前冲积扇
小题2: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土壤D.水源
小题3:汉代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沿河流迁移的总趋势是
A.从下游向上游方向迁移B.从上中游向下游方向迁移
C.往返迁移D.向两侧迁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1、表2),回答10-11题。
表1:农业用地构成(﹪)
方案
农耕地
苹果园
林地
草地
菜地
A
44.1
2.4
12.9
40.5
0.1
B
18.1
11.6
36.8
33.4
0.1
C
10.1
19.6
36.8
33.4
0.1
表2: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方案
侵蚀量比较*(﹪)
径流量比较*(﹪)
土地利用总收入(万元/年)
3~8年内
8年以后
A
100
100
57
57
B
64
52
50
88
C
50
40
48
112
小题1:关于三种方案的选择,正确的是
A.选择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B.选择B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C.选择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D.选择C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小题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山西B.江西
C.广西D.四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完成17~20题。

小题1:有关我国可持续发展状况地区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状态到较差状态
B.从北向南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状态到较差状态
C.西部经济地带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好
D.低山丘陵地区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差
小题2:图中制约M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有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资源、能源不足
C.对外联系较少D.资金技术缺乏
小题3:N地区建设交通线的成本比M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有
A.人口稀少,拆迁费用低B.交通网络基础好
C.交通便利,利于材料运输D.技术先进,劳动力成本低
小题4:关于Q地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有
A.因地势高,所以自然灾害频繁
B.因气候干燥,所以太阳辐射强
C.因高寒干燥,植被稀少,所以多荒漠
D.因降水丰富,所以河谷农业发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8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题。

小题1:影响因素比重最大的是
A.过度樵采 B.过度放牧
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
小题2:下列关于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气候干旱   ②黑土广布
③植被稀疏   ④水源充足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南方丘陵之所以成为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是因为                 
A.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主要受东北信风带的控制
C.深受季风影响D.地势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有关辛店洼土地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鱼塘一台田模式体现了“因洼制宜”的思想
B.台地和坡地上种植同类作物,有利于专业化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益
C.塘田系统形成了以粮为中心的立体种养模式
D.台田里不仅种植粮、果、棉和饲料等植物,还饲养禽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