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当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或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不相适应时就会出现各种人口问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1994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________,当年非农业人口数是__________亿,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__________。?
(2)从“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中截取1960&1990年30年间非农业人口变化资料,完成下面表格和相应曲线图。?
1960~1990年非农业人口比例曲线图?
1960~1990年非农业人口所占的百分比(单位:亿) ?
年份 | 1960 | 1965 | 1970 | 1975 | 1980 | 1985 | 1990 |
全国人口(亿) | 6.6 | 8.3 | 9.2 | 9.9 | 10.5 | 11.4 | |
非农业人口(亿) | 1.4 | 1.3 | 1.3 | 1.4 | 1.7 | 3 | |
非农业人口比例(%) | 21 | 18 | 16 | 17 | 21 | 26 |
(3)人口增长过快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根据下列表中数据,分析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
世界 | 中国 | 美国 | 俄罗斯 | |
A.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 0.24 | 0.08 | 0.76 | 0.87 |
B.1998年人均GDP(美元) | 5 020 | 775 | 31 520 | 2 300 |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的“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图”,我国人口还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这种现象已有显著改善。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当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或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不相适应时就会出现各种人口问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1994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________,当年非农业人口数是__________亿,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__________。?
(2)从“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中截取1960~1990年30年间非农业人口变化资料,完成下面表格和相应曲线图。?
1960~1990年非农业人口比例曲线图?
1960~1990年非农业人口所占的百分比(单位:亿) ?
年份 | 1960 | 1965 | 1970 | 1975 | 1980 | 1985 | 1990 |
全国人口(亿) | 6.6 |
| 8.3 | 9.2 | 9.9 | 10.5 | 11.4 |
非农业人口(亿) | 1.4 | 1.3 | 1.3 | 1.4 | 1.7 |
| 3 |
非农业人口比例(%) | 21 | 18 | 16 |
| 17 | 21 | 26 |
(3)人口增长过快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根据下列表中数据,分析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
| 世界 | 中国 | 美国 | 俄罗斯 |
A.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 0.24 | 0.08 | 0.76 | 0.87 |
B.1998年人均GDP(美元) | 5 020 | 775 | 31 520 | 2 300 |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的“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图”,我国人口还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这种现象已有显著改善。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当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或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不相适应时就会出现各种人口问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1994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________,当年非农业人口数是__________亿,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__________。?
(2)从“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中截取1960~1990年30年间非农业人口变化资料,完成下面表格和相应曲线图。?
1960~1990年非农业人口比例曲线图?
1960~1990年非农业人口所占的百分比(单位:亿) ?
年份 | 1960 | 1965 | 1970 | 1975 | 1980 | 1985 | 1990 |
全国人口(亿) | 6.6 |
| 8.3 | 9.2 | 9.9 | 10.5 | 11.4 |
非农业人口(亿) | 1.4 | 1.3 | 1.3 | 1.4 | 1.7 |
| 3 |
非农业人口比例(%) | 21 | 18 | 16 |
| 17 | 21 | 26 |
(3)人口增长过快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根据下列表中数据,分析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
| 世界 | 中国 | 美国 | 俄罗斯 |
A.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 0.24 | 0.08 | 0.76 | 0.87 |
B.1998年人均GDP(美元) | 5 020 | 775 | 31 520 | 2 300 |
A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的“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图”,我国人口还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这种现象已有显著改善。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当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或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不相适应时就会出现各种人口问题。读图表回答问题。
(1)读“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1994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____________,当年非农业人口数是_________亿,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_________。
(2)从“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中截取1960年至1990年30年间非农业人口变化资料,完成下面表格和相应曲线图。
1960~1990年非农业人口所占的百分比
单位(亿)
年份(年) | 1960 | 1965 | 1970 | 1975 | 1980 | 1985 | 1990 |
全国人口 | 6.6 |
| 8.3 | 9.2 | 9.9 | 10.5 | 11.4 |
非农业人口 | 1.4 | 1.3 | 1.3 | 1.4 | 1.7 |
| 3 |
非农业人口比例(%) | 21 | 18 | 16 |
| 17 | 21 | 26 |
(3)人口增长过快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根据下列表中数据,分析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
| 世界 | 中国 | 美国 | 俄罗斯 |
A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 0.24 | 0.08 | 0.76 | 0.87 |
B1998年人均GDP(美元) | 5020 | 775 | 31520 | 2300 |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中国人口文化程度构成图”,我国人口还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这种现象已有显著改善。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根据所给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 常规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是从下向上植被逐渐减少。而在甲图中所示河流的“V”形河谷中却出现了垂直自然带的“倒置现象”:山顶为森林,河谷为灌丛和荒漠。当行进在好似热带沙漠的河谷中,看到谷顶分布着森林与村庄时,人们会感觉大山“倒置”了。
材料二 元阳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形呈“V”形。而哈尼人在这里开垦建立了举世瞩目的梯田及梯田文化。山顶为郁郁葱葱的森林,森林下方为住屋,住屋下面便是层层梯田,梯田下面为河谷。在没有梯田时,每年6、7月大雨瓢泼,山洪暴发,泥沙流入红河,河水被染成红色,所以人们把这条叫“元江”的大河称为“红河”。但是有了梯田,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哈尼梯田这一创造性的人工湿地优化了哀牢山区的生态环境,梯田使哈尼人与大自然达到了完美的和谐。
材料三 我国世界遗产分布很广,2003年7月2日,联合国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了中国“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三江并流”区域内,南北向的大江与大山相间排列,从空中望去,三条大江由北往南纵贯全区,平行流淌近170千米,形成了“四山并列、三江并流”这一世界独特的地理奇观。
(1)英国植物学家和地理学家金敦·沃德1913年在横断山区进行科考活动时,发现了三江并流。其中Ⅰ为 ,Ⅲ为 ,Ⅱ河流流出我国后称为 -------------河。(3分)
(2)甲图中所示河流的河谷灌丛和荒漠分布较广,谷顶却分布着森林与村庄。根据材料一分析其原因是 (4分)
(3)哈尼人施肥的方法令人赞叹,请根据材料二写出一种合理的施肥方式。(2分)
(4)世界上没有一幅油画比哈尼人的梯田更好看,哈尼梯田被称为创造性的人工湿地,梯田所起的作用是 (3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