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研究小组,沿图甲所示A、B、C、D四地进行生态调查,图乙是他们调查某地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图回答22~23题。

小题1: 图乙所示生态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图甲所示哪一地区
A.A地B.B地
C.C地D.D地
小题2:若B地要发展种植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应注重发展
A.绿洲农业B.河谷农业
C.节水农业D.高效农业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1: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判断地理位置。图乙中出现的生态现象为斑点状荒漠化现象,位于气候较为干旱的西北地区。B点位于内蒙古地区,容易出现斑点状荒漠化现象。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B地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制约其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水资源短缺,所以应注重发展节水农业。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联合国最新统计显示,地表1/3面临荒漠化威胁,土地荒漠化每年给全球造成4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联大规定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抗击荒漠化日”。根据已学知识,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不包含着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   )
A.干旱的气候条件
B.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C.人口激增
D.过度放牧
小题2:我国近50年来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是(  )
A.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
B.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不当
C.臭氧层破坏
D.全球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使地面植被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该表反映了50年来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情况。据此完成问题。
年份
1949
1955
1960
1970
1978
1985
1990
1995
东经
121.97
121.93
121.94
121.88
121.86
121.75
121.80
121.71
北纬
43.57
43.51
43.54
43.59
43.63
43.80
43.68
43.84
小题1: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的移动方向是
A.向西北方向移动B.向东北方向移动
C.向东南方向移动D.向西南方向移动
小题2:科尔沁沙地原来是科尔沁草原,后来慢慢演变成了沙地。导致科尔沁沙地环境恶
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围湖造田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C.植树种草D.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
小题3:为了扭转科尔沁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用以灌溉,变沙地为耕地、草地
B.在科尔沁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方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在当地开展任何经济活动,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中哈输油管线(哈萨克斯坦阿塔苏—中国新疆阿拉山口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22题。

中哈输油管线经过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壤次生盐碱化C.土地荒漠化 D.气候变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该图是我国西部地区几个省区略图,读图回答26、27题。

小题1:关于图中几个省区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春季频繁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其风沙多源于蒙古和哈萨克斯坦
②受沙尘暴危害最严重的要数b省区,主要原因是干旱
③该区域拥有丰富的太阳能、水能、草场和矿产资源
④f省有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糖料和桑蚕基地(   )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③④
小题2:关于a、b两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于晴天多,日照长,虽为高寒农业区,但农作物产量高
B 农田、村镇、城市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C 河流①地处亚欧板块的内部,下游流经东南亚注入太平洋
D 平均海拔高,高寒缺氧、冻土、生态脆弱成为发展陆路交通的自然障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图11,回答28—30题。

小题1:与Q地相比,P地
A.年大风日数多
B.年降水量多
C.年降雪日数少
D.沙尘暴日数多
小题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A.保护铁路B.改变气候类型
C.削弱风力D.改变植被类型
小题3:图中山脉为
A.祁连山B.贺兰山
C.太行山D.六盘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在我国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A.水土流失B.次生盐渍化C.裸岩D.土地沙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小课题研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下面是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案例。请你帮助完成。课题研究思路:

Ⅰ确定课题:我国沙尘暴形成的原因研究。
Ⅱ提出设想:①沙尘暴多发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基础。②天气、气候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影响很大。
Ⅲ处理获取的材料并形成结论。
材料1:2010年4月10日中午前后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

结论:(1)说出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
(2)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所起的作用。
材料2:华北地区某地多年气候资料统计表。
月份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力>8级的日数
1.5
1.9
3.7
5.6
3.6
1.0
0.6
0.3
0.4
0.8
1.4
0.6
平均气温(℃)
-3.2
-0.7
6.4
13.7
21.2
26.0
27.3
26.3
20.6
14.4
6.3
-0.7
降水量(mm)
3.3
7.3
9.1
43.2
33.3
54.5
247.3
166.8
48.9
26.2
26.0
3.5
 
结论:(3)指出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Ⅳ拓展应用:
材料3:为加强对沙尘暴的研究,我国已建立了由激光雷达和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观测信息接收站等组成的遥感系统和由25个监测站组成的地面监测网络系统,覆盖了北方200多万平方千米的荒漠化土地。
结论:(4)简要说明高科技在4月10日沙尘暴天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