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浩瀚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尤以山东人最多。东北地区俗称“关东”,人们便把不顾政府禁令,来此谋生的人口迁入现象,称为“闯关东”。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出现了“雁南飞”现象。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题。
小题1:自古以来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
①山东省人口多,生存压力大  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
③政策鼓励             ④山东省环境恶化,造成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小题2:改革开放以来,导致“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因素B.环境因素C.经济因素D.文化因素
小题3:“闯关东”和“雁南飞”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因素
C.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巨大的拉力因素
D.人口的迁移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试题分析:
小题1: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山东省人口较多,土地压力较大,而东北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故出现了“闯关东”的人口迁移。
小题2:改革开发以来,由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东北地区,故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而出现“雁南飞”现象。
小题3:结合上题分析,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故D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并能结合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综合分析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分布和不同年龄的迁移率(%)表
 
2000年
2010年
2013年
年龄分布
迁移率
年龄分布
迁移率
年龄分布
迁移率
15—19岁
14.47
2.86
8.34
13.17
6.93
17.79
20—29岁
33.79
3.95
25.29
14.53
20.33
18.01
30—39岁
24.13
2.04
30.33
7.65
29.44
11.03
40—49岁
15.84
1.26
21.61
3.38
23.87
5.10
50—59岁
11.78
0.85
14.43
2.07
19.42
2.42
小题1:表中数据显示
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日益低龄化
B.农村劳动力以20—29岁年龄段为主
C.随年龄段增大,人口迁移率增长速度减慢
D.农村劳动力各年龄段人口迁移率均呈上升趋势
小题2:据表分析,农村劳动力年龄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B.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
C.39岁以下青年劳动力迁移率上升较快D.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域图”, M、N、P、Q表示该行政区域的四至点,G为该区域中心城市,a、b、c、d、e为五条连接该城市的铁路,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a、b、d、e四条铁路线中,运输煤炭和春节期间返乡民工所占比例最大的铁路线分别是
A.e、aB.e、bC.b、aD.b、d
小题2:从G城市起飞两架飞机,分别沿所在纬线圈和经线圈飞行一周,则所穿过的板块数目相差数目是   
A.0B.1C.2D.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近年来流动人口增长曲线图”。

下列因素中与我国流动人口迅速增加关系密切的是(  )
A.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B.城市产业提升,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
C.户籍制度改革,为人口流动松绑
D.人口增长迅速,就业压力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判断题

世界人口的频繁流动,导致了人口分布剧烈变化,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发生里氏7.0级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强烈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图为2010年1月12日~2月12日海地人口迁移路线和数量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海地人迁移路线和数量示意图
小题1:该时段内影响图中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   )
A.国家政策B.国内战争C.自然灾害D.开发国外资源
小题2: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美国成为海地最主要的人口迁入地,其主要原因是美国 (    )
A.政治稳定B.经济发达C.地广人稀D.气候温和湿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出现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
A.重大工程建设B.人口分布不均
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经济收入差距D.户籍制度的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8分)
近年来,“民工荒”的惊呼之声占据了媒体的大幅版面。“广东缺100万民工”,“珠三角惊呼民工短缺”。
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省和4个市的劳动就业服务中心有关领导都认为广东省劳动力市场仍是供大于求,就业难与个别企业招工难并存,“有人没事干”和“有事没人干”同在;而且表示,广东省的确缺少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但是从来不缺少普通民工。
由于劳动力市场仍然供大于求,许多民工在城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于是纷纷打道回家。
“回流”,不是自动离弃造成的荒缺,而是被动淘汰后的黯然退出。只是在他们退出之后,高素质的、能满足现实需求的民工尚未及时补上。
由此笔者想到社会学家孙立平的“断裂社会”理论。他认为中国目前的社会是一个断裂的社会,断裂的各层处于不同的发展时代,新创造出的工作位置并不会给失业或下岗者提供多少就业的机会。就拿这次“民工荒”来说,在民工和高素质劳动者之间,又形成了断裂,这是一种“知识断裂”。“断裂”的社会,使经济状况悬殊的各阶层无法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因此导致“知识断裂”。而“知识断裂”的结果之一,就是民工“回流”,就是“民工荒”惊呼。“民工荒”是假的,“知识断裂”的残酷现实却是真真切切的。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三条)(3分)
(2)造成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民工的盲目流动给城市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造成民工“回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改变由“知识断裂”而导致的“民工荒”?(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下面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题。

小题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欧洲迁往非洲B.从北美迁往拉美
C.从亚洲迁往拉美D.从非洲迁往西亚
小题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北流向四川B.从湖南流向广东
C.从山东流向河北D.从新疆流向内地
小题3: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
A.甲地优美的环境
B.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C.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D.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