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大片出租、出售土地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6~17题。
【小题1】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 |
B.气候高温少雨 |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
D.具有肥沃的红壤 |
A.农产品价格低,谷贱伤农 |
B.生产资料价格高,入不敷出 |
C.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
D.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浓江流域,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内,学者对其湿地景观的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方面的变化动态进行了研究。景观多样性的大小反应景观类型的多少和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的变化。景观优势度越高,表明组成景观各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越大,也即一种或几种少数景观类型占优势。读“1954年-2005年浓江流域湿地景观变化动态”图,回答29-30题
【小题1】从1954年到2005年,浓江流域湿地的
A.景观优势度呈上升趋势 | B.景观优势度呈下降趋势 |
C.景观多样性呈增加趋势 | D.各类湿地景观类型面积都变大 |
A.气温变暖 | B.地壳抬升 | C.降水增多 | D.人类开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表为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2008年年末全国人口数据”。据此回答2-4题。
出生率 |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 65周岁及以上 | 总人口 | 比上年末增加 |
1.2% | 0.7% | 0.5% | 8.3% | 13.28亿人 | 673万人 |
A.高高低增长模式 | B.高低高增长模式 |
C.过渡增长模式 | D.“三低”增长模式 |
A.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年均净增人口减少,劳动力不足 |
B.国民文化素质提高,生育率下降 |
C.一方面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增长大;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严重 |
D.民族众多,计划生育执行难度大 |
A.目前我国人口仍低于人口容量 |
B.目前我国人口仍远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
C.目前我国应大大放宽计划生育的限制条件,缓解老龄化问题 |
D.我国每年净增人口多主要因为自然增长率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图15表示某河流流域范围,读图完成29-30题。
【小题1】造成流域内Ⅰ、Ⅱ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植被 | B.气温 |
C.降水 | D.地形 |
A.Ⅰ区河段宜开发水电 |
B.Ⅱ区河段宜引水灌溉 |
C.Ⅰ区域内应大力发展乳畜业 |
D.Ⅱ区域内宜发展耕作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图3中的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为四个日期的日出时间纬度分布。读图回答7~9题。
【小题1】若图示为南半球日出时间纬度分布,则曲线①代表日期最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旧金山地区正值多雨季节 | B.华北平原正值小麦收割季节 |
C.钱塘江流域进入梅雨汛期 | D.希腊雅典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1小时 | B.2小时 | C.4小时 | D.5小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区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明显高于郊区,热岛效应更为显著。其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郊区人口减少 | B.城市消耗能源增加 |
C.单位面积蒸发耗热增多 | D.城乡局地环流增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陆地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叙述不正确的有 ( )
A.是受太阳辐射在各纬度分布不均的影响 |
B.以热量为基础,与水分状况无关 |
C.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
D.由海南岛到大兴安岭的热带——亚热带——温带自然景观的差异体现了这种分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