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 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 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D
本题通过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说明区域发展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明显这一事实。1997年下半年,以泰国金融危机为发端,一场亚洲有史以来规模空前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东盟地区,并向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蔓延。在短期内,泰铢、印尼贡、菲律宾比索、马来西亚林吉特等货币大幅度贬值,也导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随之急剧动荡。我国作为东盟的邻国,也是亚洲最大的国家,是金融危机的间接受害者。这件事说明了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在分析事物发展的时候,要对其外部环境和与之相联系的事物进行研究;同时,也说明了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本题解决的关键在于要了解影响区域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哪些,事物发展变化的实质是什么,真正懂得概念的基本内涵。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二9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A.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 D.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届陕西省西安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 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 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佛山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地理文科试题 题型:选择题
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 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 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8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是继1929年世界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是关系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福祉的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位于五大湖东部的美国“钢都”匹兹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批钢铁厂关闭,到1990年,匹兹堡市区人口为37万,只有1950年人口高峰时的54.7%。下图为“美国钢铁产量变化图”。1980年美国粗钢产量是中国的3倍,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突
破5亿吨,为美国的5倍多。
(1)依据材料分析为什么说美国采取“大量采购”本国钢铁产品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挽救其钢铁产业?
(2)要振兴匹兹堡经济,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措施?
材料二 经济危机爆发后,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迅猛发展。美国国会于1930年4月通过法案,大大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关税。为报复这种“野蛮的利己主义”,英法意等25国纷纷加征报复性关税。在国际金融领域,英美日等国纷纷宣布本国货币贬值,通过降价用“廉价”商品对别国进行“倾销”。一时间,关税战、货币战、贸易战硝烟四起。
材料三 1997年东南亚爆发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动荡。为了使这些国家尽快摆脱困境,中国政府从维护本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作出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金融机构和西方7国集团向东南亚、东亚国家提供了上千亿美元的紧急援助贷款。APEC会议通过宣言,重申坚持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目标。
(3)材料一中,各国经济政策中的民族利己主义倾向空前严重,原因何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经济民族主义”政策的实施对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世界应对危机的策略有什么变化?依据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发生变化的必然性。
(5)材料二、材料三中两次应对危机的措施和结果对化解当前金融危机有何哲学启示?
材料四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上发表了题为《通力合作共度时艰》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了有效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应该增强信心、加强协调、密切合作。国际金融市场稳定、世界经济持续发展是大事。让我们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共度时艰,为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6)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愿与各方通力合作、共度时艰,应对金融危机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