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甲图①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___。乙图中的②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是__________。
(2)②地所在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现了国内人口迁移高潮,其迁移方向是________,迁移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P城所在区域是世界最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春去春又回”的景象,即早期在丰富的________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后因耗能高、运输量大和污染严重而出现衰落,现因政府采取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措施又“重震雄威”。
(4)丙图中的Ⅰ、Ⅱ两人口变化曲线,能反映乙图P城城市人口变化过程的是______线,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水稻种植业 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人口多,需求量大等 商品谷物农业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等
(2)由东北向西部和南部 有丰富的新资源;新兴工业的兴起;空气清新、气候温暖
(3)煤炭 调整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美化环境等
(4)Ⅰ 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地价上升等。
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综合特征。
(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甲图为世界主要的水稻种植业区,乙图为美国主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
(2)由于西部和南部地区的开发,以及新兴工业的兴起,加之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美国的人口大量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迁往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
(3)传统工业区一般是依靠煤铁资源发展起来的,后通过调整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美化环境等措施振兴的。
(4)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很多,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所以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举行,总共184天。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副主题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意味着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创造“均衡社区”)、“城市和乡村的互动”。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简图(图8)。
   
(1)试分析可能影响上海世博会召开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哪些?其主要的应对措施是什么?(10分)
(2)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等级不是一成不变的,试分析我国上海市城市等级不断提升的有利条件。(6分)
(3)结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和所学知识,试分析本次世博会的重要意义。(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萍乡工业以1898年安源煤矿的开办为标志,属我国最老的工矿城市之一。读下图与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图10,萍乡附近地区地图

资料二:被誉为“江南煤都”的萍乡,已探明煤炭资源可开采量为4.01亿吨,经过100多年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后,现已累计开采原煤2.8亿吨,剩余可开采储量中近四成为劣质煤,且基本处于地层深部。
资料三:多年来,萍乡主要工业产品都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原煤、焦炭、水泥、陶瓷、玻璃、钢铁等。
资料四: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发展轨迹示意图

(1)萍乡市位于________省西部,乙图中E河的大致流向为____________。
(2)该市早期发展煤炭工业的最主要阻力是__________
(3)近年来,该市煤炭工业的发展呈现下滑的主要阻力是__________。
(4)请列举该市在发展煤炭工业中会出现哪些环境问题
(5)除煤炭资源外,该市还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6)该市拟在乙图中A、B、C、D四地中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你认为最合适的地方是________,简述你判断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4分)

(l)图中所示等温线为(季节)气温分布情况。相对于同纬度而言E处气温偏____,主要受____影响;F处气温偏____,主要受____影响。(5分)
(2)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在方框图中填上适当的工业部门,完成煤炭生产链条。该产业链条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多项选择)____。(9分)

A.废气污染B.水体污染
C.固体废弃物污染D.辐射污染
(3)未来中国将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将会导致图示地区____工业的衰落,下列措施属于该地实施并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是(多项选择)(3分)
A.加强交通建设,提高外运能力
B.建设了系列弓l水工程,缓解水资源不足
C.扩大开采量
D.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E.一方面建坑口电站,另一方面发展炼焦业,提高能源输出结构水平
F.延长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G.大力发展轻纺、高新技术、旅游,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
(4)图中太原为我国卫星发射基地之一,试分析该工业布局的区位条件。(7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在人类社会近现代发展史上,出现过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的转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一艘海轮于2006年1月5日上午8时(当地区时)从B国港口城市②起航,经过28天13小时到达A国港口城市①,到达时当地区时为:______月______日______时。该海轮起航时,阳光洒满海面,海轮的影子朝向________方向。
(2)为节省燃料,海轮一路上尽可能顺洋流沿最短航线航行,在B国沿海航行时助航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__。假定海轮旗帜的飘向只受盛行风向影响,则整个航程中旗帜飘向的变化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右图中阴影区所示城市带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完成下列要求。

小题1: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
小题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
小题3:分析该国水资源的开发条件。
小题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4年的新春伊始,国家主席胡锦涛远渡重洋,对非洲的埃及、加蓬、阿尔及利亚进行了国事访问。“相知无遥远,万里尚为邻”,中国政府始终重视发展中非关系,特别是十分重视扩大与非洲国家的经贸交往活动。2000年中非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06亿美元,此后连续4年突破100亿美元,2003年突破150亿美元。这不仅对促进各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进一步巩固了相互间的政治友好关系。
材料二:加蓬、阿尔及利亚位置示意图

(1)说出加蓬与阿尔及利亚两国最主要的气候类型,并比较其气候特征的不同点及成因。
(2)阿尔及利亚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7%左右,请综合评价该国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降水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N地沼泽广布,试分析其原因。
(3)M处是山脉,该山脉起伏和缓,试分析其成因。
(4)与②工业区相比,①工业区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5)图示区域内,受金融风暴冲击最大的工业部门是什么?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未来十年形成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统计表,回答:
 
2000年
2010年
总人口
18亿
20亿
GDP
1.7万亿美元
2万亿美元
外贸
1.3万亿美元
不详
小题1:从目前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相比,最具潜力的是
①资源优势 ②市场优势 ③交通优势 ④科技优势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小题2:下列工业类型中最适合在东南亚布局的是
①原料指向型工业 ②市场指向型工业 ③动力指向型工业 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⑤技术指向型工业
A.①⑤B.②③C.②④D.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