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原因。(3分)
(2)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2分)
(3)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4分)
(4)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原因,并概述火山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3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某区域年降水量及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12),完成下列问题。
(1)试描述图示区域中陆地年均10℃等温线走向及其主要原因。(6分)
(2)依据图中信息,推断A地自然带名称并分析A地自然带形成原因。
(8分)
(3)B地所在国家被称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根据所学结合图中资料,任选一种该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说明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区位条件(8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4为“某项资料在1965--2025的世界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8--9题。
|
8.该图所示资料最可能是
A、汽车产销量
B、国内生产总值
C、劳动力
D、贸易额
9.导致图中发达国家2025年该项指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汽车市场饱和
B、产业转移导致国内生产困难
C、长时期的低出生率
D、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示意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计划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读图回答8—9题。
8. 我国不同区域出现“人口零增长”的时间差异显著,总体上表现为
A. 沿海地区均较早,内陆地区均较晚
B. 南方地区均较早,北方地区均较晚
C. 东部地区较早,西部地区较晚
D. 直辖市2020年前都实现了“人口零增长”
9. 导致各地出现“人口零增长”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交通便利程度
B. 城市化水平
C. 人口迁移率
D.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中国天气网2013年6月30日电:受强降雨影响,昨日19日10分,G213四川汶川县雁门乡索桥村境内路段发生山体滑坡,交通中断,造成塌方处车辆滞留约8公里。据此回答24-25题。
24、对此次暴雨过程的成因最可能的是
A.地形雨 B.台风雨 C.锋面雨 D.对流雨
25、该地区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对于地震与暴雨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暴雨的损害一定比地震小
B.暴雨洪涝可能诱发地震
C.都对泥石流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D.地震的分布有规律性,暴雨的形成没有规律可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a是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b为该区域中A城市一年中气温变化曲线和月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甲国主要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8分)
(2)描述图中AB段河流的水文特征。(6分)
(3)分析A城市发展棉纺织业的有利条件。(6分)
(4)甲国农业非常落后,可耕地面积约37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2%,简述该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该国可以采取的措施。(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位于三个不同地区学校的学生,在国际互联网上合作设计了一个测量“立杆影子长度”的探究学习活动。他们于2013年6月22日,各自在当地正午前后,测量1米高立杆的影子长度,所得数据制成下图。据此完成8~10题。
8.甲、乙、丙三地该日昼长,由长到短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丙、甲、乙
C.乙、丙、甲 D.乙、甲、丙
9.当乙地测得该日杆影长最短时,丙地所在时区的区时是
A.5时 B.7时
C.19时 D.17时
10.甲图所示地,位于我国某省(区),下列对联或诗句中可反映该省(区)地理特征的是
A.浩荡滇池波自远,苍茫洱海水何宽
B.西湖天下景,游者无贤愚
C.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
D.一路椰荫鱼艇静,天涯海角好家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均质平原上某一制造业的产品中,R1产地的原料占40%,R2产地的原料占60%,全部产品提供市场消费。若不论原料还是产品,单位重量的运费都相同且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某原料的原料指数等于该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结合下图回答17~18题。
17.如果R1、R2两产地原料的原料指数之和为1,那么工厂最好设于( )
A.R1产地 B.R2产地 C.N地 D.M地
18.该企业最有可能是( )
A.钢铁工业 B.电子装配工业
C.制糖工业 D.啤酒工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17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智利火山地震多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图中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是__________,其气候特征表现为___________。(3分)
(3)图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其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4)C地区远离赤道,但和赤道地区的自然带相同,请分析其形成原因。(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