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地理——选修3:环境保护】
青海是我国耕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根据青海省水土保持局的测定和调查,全省耕地一年流失的土壤养分,大致相当于年施化肥的总量。养分流失使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不高。读下图。
推理说明青海生态环境、经济、人类活动的恶性循环关系。并为青海省防治耕地水土流失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关系:生态环境恶化→制约社会经济发展→贫困加剧→为提高粮食产量而毁林开荒→使水土流失加重→生态环境恶化。
意义:陡坡地区实施退耕还草,还林,种草植树;缓坡地区修筑梯田;调整产业结构,退耕还牧,合理发展畜牧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耕地单产满足粮食需求。
【解析】青海生态环境、经济、人类活动的恶性循环关系要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分析。由于生态环境恶化,那么势必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低,速度慢,就会增加人们毁林开荒等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行为,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进而又影响经济发展,形成恶性循环。青海省防治耕地水土流失的合理化建议主要从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以及退耕还牧,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以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满足人们基本粮食需求方面分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巴尔喀什湖(左图的A湖)是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东部的一个内流湖。湖泊西半部的湖水平均含盐量为1.48‰,东半部的平均含盐量高达10.4‰。湖泊北岸为著名的铜矿带,炼铜工业发达,且与哈萨克斯坦和中亚重要城市有铁路连接。
材料二 为监测和掌握巴尔喀什湖湖岸推移或退缩的具体变化情况,研究人员围绕湖面四周选取14个岸边参照点(左图),以1977年为参照,监测并分析出1990年、1998年、2011年、2014年的湖岸迁移量(右图,正值为湖岸向内萎缩,负值为向外扩张)
(1)说明巴尔喀什湖东西两侧盐度大小差异的原因。
(2)分析乙地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
(3)分析甲河口地貌的形成过程,并分析1990—2014年的变化状况。
(4)有人提议在巴尔喀什湖北岸大力发展炼铜业。你持什么观点,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时,下列现象合理的是 ( )
A. 我国北方城镇电风扇热销 B. 小朋友们正在欢度自己的节日
C. 哈尔滨冰雕正红火 D. 武威农村正农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据统计,近几年到庐山旅游的北京游客比例明显增大,其主要原因是( )
A.庐山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大为改善
B.庐山旅游区的接待能力明显提高
C.京九铁路提高了庐山的游览价值
D.京九铁路改善了两地的交通状况,缩短了游客的出游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左图为在澳大利亚北部金伯利高原航拍的颇似树木结构的河流水系图,图片呈现出澳大利亚地貌的艺术之美。右图为金伯利高原位置示意图。读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左图所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 冰雪融水 B. 大气降水 C. 季节性积雪融水 D. 湖泊和沼泽水
【2】图中左图所示河流主要的水文特点是
A. 径流量丰富,含沙量大 B. 落差大,多激流瀑布
C. 径流量变化明显,季节性强 D. 泥沙淤积严重,曲流发育
【3】金伯利高原北部的卡伦布鲁附近有丰富的铝土矿藏,该地区最适宜布局的工业部门是
A. 采掘工业 B. 炼铝工业 C. 钢铁工业 D. 铝材加工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2011年达到峰值9.25亿人,自2012年开始逐年下降。针对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状况,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大量接纳移民B.实行“二孩”政策
C.普及基础教育D.扩大人口容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墨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雅鲁藏布大峡谷穿越全境,这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境内居住着门巴、珞巴、藏、汉等民族。2013年10月30日墨脱公路(墨脱至波密)正式通车,结束了墨脱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该公路最艰巨的是打通海拔3 700米的嘎隆拉雪山隧道,它穿越多条断裂带,施工中还出现大量涌水、渗水问题。图13为 墨脱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简析墨脱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候写照的主要原因。
(2)分析修建嘎隆拉隧道时出现渗水的原因。
(3)墨脱县虽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开发规模小,试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甲、乙两种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甲气候典型的特征是干旱多雾,其中多雾的主要成因是
A. 当地居民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B. 地形对气流的阻挡
C. 沿岸有寒流经过 D. 沿岸有暖流经过
【2】乙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A. 气温日较差大 B. 降水季节变化大
C. 大陆性显著 D. 气温年较差小
【3】甲、乙两气候类型的分布都受到
A. 迎风坡的影响 B. 纬度的影响 C. 洋流的影响 D. 经度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