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2011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C处有一石碑“X河源”。请在图中画出发源于该处的小河。小组同学发现,图示区域内该河的上游段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你是否能解释其中的原因?(6分)
(2)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C处、另一位同学站在E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D处的同学能否看到上述两位同学?为什么?(4分)
(3)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DE、GH一线的剖面图,出现了图示右侧①②两种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GH剖面的是________,请在①②两图中标出GH和DE的交点I。(4分)
(4)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地测量当地的温度,你认为两地之间的温差约为多少?为什么?(6分)
解析:第(1)题,河流发育于等高线由数值小的弯向数值大的山谷处,沿着过C处等高线弯曲最厉害的点就可以画出小河;由于该小河上、下游段等高线密集,故坡度大、水流急;而中游段等高线稀疏,水流慢。第(2)题,根据等高线可知,C、D处之间有山脊,会影响通视;而D、E处之间是低谷,不影响通视。第(3)题,I位于鞍部,该点是GH线的最高点,是DE线的最低点。第(4)题,A、B两地的高度相差500米,故两地的气温相差3℃。
答案:(1)图略。 该小河上、下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故水流相对缓慢。
(2)看不到C处的同学,因为C、D处之间有山脊阻挡了视线;能看到E处的同学,因为D、E处之间是低谷,不会阻挡视线。
(3)② 图略(分别在最低、最高处)。
(4)3℃。 根据等高线可知,两地高度相差500米,而在近地面,高度每增加1 000米,气温下降6℃。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并完成课题结论。
小课题研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以下是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案例,请你帮助完成。
课题研究思路:
(一)确定课题:我国沙尘暴形成发生的原因研究
(二)提出设想: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基础;天气、气候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影响很大。
(三)处理获取的材料并形成结论:
材料:2009年4月10日下午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图17)
结论:(1)说出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表环境特点。
(2)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及其影响区域的变化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小课题研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下面是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案例,请你帮助完成。(12分)
课题研究思路:→→→→
(一)确定课题:我国沙尘暴形成的原因研究。
(二)提出设想:沙尘暴多发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基础。
天气、气候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影响很大。
(三)处理获取的材料并形成结论。
材料1:某日下午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
材料2:华北地区某地多年气候资料统计表。
月份 项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风力>8级的日数 | 1.5 | 1.9 | 3.7 | 5.6 | 3.6 | 1.0 | 0.6 | 0.3 | 0.4 | 0.8 | 1.4 | 0.6 |
平均气温(℃) | -3.2 | -0.7 | 6.4 | 13.7 | 21.2 | 26.2 | 27.3 | 26.3 | 20.6 | 14.4 | 6.3 | -0.7 |
降水量(mm) | 3.3 | 7.3 | 9.1 | 43.2 | 33.3 | 54.5 | 247.3 | 166.8 | 48.9 | 26.2 | 26.0 | 3.5 |
结论:(1)说明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
(2)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所起的作用。
(3)指出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2-2013学年辽宁省部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下图中甲、乙两个小岛的日出时间进行专项研究。他们发现一年当中有时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乙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有时同时看到日出。一年中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时间仅持续一个月。读图回答问题。
1.甲岛上居民先看到日出的日期大约是
A.3月21日—4月20日
B.12月7日—1月7日
C.6月7日—7月7日
D.8月23日—9月22日
2.影响不同地区日出时刻差异的因素不包括
A.经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太阳直射点 D.地势高低
3.关于甲、乙两岛正午太阳高度年较差(某地一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H)的比较,正确的是
A.△H甲>△H乙
B.△H甲<△H乙
C.△H甲=△H乙
D.夏半年△H甲>△H乙,冬半年△H甲<△H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河南信阳市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并完成课题结论。
小课题研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以下是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案例,请你帮助完成。
课题研究思路:
(一)确定课题:我国沙尘暴形成发生的原因研究
(二)提出设想: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基础;天气、气候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影响很大。
(三)处理获取的材料并形成结论:
材料:2009年4月10日下午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图17)
结论:(1)说出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表环境特点。(3分)
(2)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及其影响区域的变化所起的作用。(7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河南省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地理 题型:综合题
小课题研究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下面是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案例。请你帮助完成。
课题研究思路:
(一)确定课题:我国沙尘暴形成发生的原因研究
(二)提出设想:
●沙尘暴多发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是沙尘暴形成的重要基础。
●天气、气候因素对沙尘暴的形成影响很大。
(三)处理获取的材料并形成结论:
材料一:2006年4月10日下午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
结论:
(1)说图示沙尘暴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
(2)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华北地区某地多年气候资料统计表
结论:
(3)指出华北地Ⅸ沙尘暴多发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