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完成题。
1.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2.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 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
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 ④防治湿地退化 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1.C
2.B
【解析】
1.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谷气流上升,中间气流下沉(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谷地中央气候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所以选C项。由于学生不易将考点迁移到热力环流方面,尤其是山谷风的分析方面,因此不易得出正确答案,从而提高了难度。
2.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部分景点相对分散,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有助于提高景点的集群状况;利用河滩涂低地布局文化建筑,一旦发生洪水,会造成文化建筑的损毁,故②不合题意;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有助于景区景点的保护,防止超过该景区的环境承载力,造成旅游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甚至景物的损毁。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位于河谷地区,湿地保护尤为重要,防治湿地退化势在必行。但拉萨文化生态保护区如果吸引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会造成该地文化特色的改变和破坏,影响旅游者的游览欲望,所以⑤不合题意。综合考虑措施①③④较合理,B项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热力环流、旅游景区的规划和旅游与环境。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综地理 题型:0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广东省潮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3-2014学年天津市七校高三12月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3分)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市位于拉萨河谷地。
材料一:2011年10月26日,被誉为“西藏三峡”的旁多水利枢纽工程截流成功,标志着该工程进入主体建设阶段。它是一座以灌溉、发电为主,兼顾防洪和供水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拉萨河流域图
材料三:拉萨河下游河谷地带,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核心地带,目前正处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下图表示拉萨河下游河谷地带土地利用状况
(1)拉萨河的水源主要补给类型是 补给和 补给。(2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旁多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对拉萨市产生的有利影响?(3分)
(3)据材料三,拉萨河下游河谷地带的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小的是 ;1998~2009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导致其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3分)
材料四:图为拉萨市地形图。
(4)据材料四,拉萨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呈 状,影响其空间形态的因素是 和 。(3分)
(5)拉萨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该城市规划的总原则是“城中限高,城外限宽”,下列说法正确的( )( 2分)
①沿河分布地形限制,所以“限宽” ②人口稀少无须拓展,所以“限宽”
③气候寒冷降水较少,所以“限高” ④保持城市特殊风貌,所以“限高”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
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
均变化图。完成完成7、8题。
7.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8.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 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
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 ④防治湿地退化
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