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球圈层结构的局部图”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图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上图说法正确的是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
B.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
C.②是软流层
D.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2.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界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D.内、外核之间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上11月联考试卷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两条小河的流量相当,进入小镇的引水线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小镇通过上述线路引水,由于过度引用河水将导致( )
A.甲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剧
B.甲河下游方向河段水量锐减
C.乙河下游方向河段河水季节变化加大
D.乙河下游方向河段净化能力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江西省期诊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水分盈亏量为降水量和蒸发力(潜在蒸散量)的差。当水分盈亏量大于O时,水分有盈余,表示气候湿润;当其小于0时,水分处于亏缺状态,表示气候干燥;当其等于O时,表示水分收支平衡。量值大小反映水分盈亏程度及气候的干湿程度。读“中国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四大流域1961—2010年平均水分盈亏量月变化图(单位:mm)”,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黄河流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导致①流域3—5月水分盈亏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日趋上升
B.降水呈减少趋势
C.降水呈增加趋势
D.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上第二次联考11月试卷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图I)和季风环流图(图II),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I)填出气压带名称C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 。
(2)在图(I)中画出风带D的风向;
(3)据图(II)回答:此时为北半球的__ ___ 季节;B的风向为_ ____,
形成原因是_____ ___。
(4)在下图甲、乙、丙、丁中,对应图I由A和B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为 ____________,对应图(II)B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上第二次联考11月试卷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表示大气的受热过程,序号分别表示各种辐射作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到④的粗细变化,是由于
A.大气逆辐射 B.地面反射
C.大气削弱作用 D.大气保温作用
2.关于①②③④的含义,描述正确的是
A.①是长波辐射 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C.③削弱了太阳辐射 D.④表示大气逆辐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一上第二次联考11月试卷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关于三大行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大行星都属于远日行星 B.②星公转轨道半径最长
C.①星表面温度最高 D.①星比②星离地球更远
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江阴华士、成化、山观三校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②分别位于我国的 、 地形区。①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
对图中①地区绿洲退化严重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成立的是(多选)( )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
(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 。
(3)请简述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具体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江阴华士、成化、山观三校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东亚地区季风图,读图回答问题。
(1) A图是 月的季风图(1月或7月),判断的理由是 ;B图是 月的季风图(1月或7月)。
(2)B图东亚主要盛行 (风向),此季风的性质是 ,你的判断依据是 。
(3)东亚成为世界上季风最显著的地区的原因是位处 和 之间, 差异最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1月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对土地资源“天上看,网上管”,分别运用的现代地理技术是( )
A.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数字地球
2.从国情出发,我国应用高科技手段开发国土资源动态监管的主要目的有( )
①严格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②指导城市交通运输
③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 ④建立灾害预警系统,减少灾毁耕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