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麦苗的旺长往往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为控制麦苗旺长,华北农民经常全家出动到麦田中“踩麦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踩麦苗”发生在 ( )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土壤有机质丰富,墒情好 | B.气温回升,蒸发强烈 |
C.小麦旺长期,降水充沛 | D.晴天多,光照充足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自2013年12月4日开始,浙江大部分地区连续多日被雾霾笼罩。下图为浙江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最有可能造成本次雾霾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小题2】依据图中气温分布,该日最不利于雾霾消散的时段
A.5时左右 | B.8时左右 | C.8时至12时 | D.12时至15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在一次活动中发现:某地区某日最高气温并没有出现在午后2:00(地方时),而是出现在12:00(地方时)前后。他们猜想:该现象的出现与大气的热力作用有关。请结合大气的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表示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箭头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表显示了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据上表推断,从1995年至2010年该城市的“热岛效应”
A.增强 | B.减弱 | C.消失 | D.面积缩小 |
A.扩张城市用地规模 | B.保护有限耕地资源 |
C.重视园林绿地建设 | D.增加道路建设用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降雪等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
B.P地等温线向北弯曲主要是河流因素 |
C.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主要是地形因素 |
D.图示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
A.图示地区西北部土地荒漠化严重 | B.图示地区西南部面临河源湿地萎缩威胁 |
C.图示地区东南部水土流失严重 | D.图中河流易出现的水文灾害是凌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图示意江西省从建国初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X表示初期,Y表示末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I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 B.O拐点出现是受政策因素影响. |
C.II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 | D.从X到Y,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一直加快 |
A.老年人口数量会有所下降 | B.出生人口性别趋衡 |
C.家庭抗风险能力降低 | D.城市就业压力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形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是
A.高原、山地 | B.低山、丘陵 |
C.喀斯特地貌 | D.流水堆积地貌 |
A.地形 | B.土壤 | C.科技 | D.水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读某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有关该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化与城市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
B.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
C.该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
D.第三阶段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①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一个地区人口增长受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集聚的中心,城市化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城市规划。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各题。
图1是我国东北某省会城市H市人口变动趋势图。其中三条曲线分别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和人口综合增长率。
图1 H市人口增长率变动趋势图
图2 H市(2011-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
【小题1】图1中b曲线表示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 | B.人口机械增长率 | C.人口综合增长率 | D.人口出生率 |
A.商业区 | B.工业区 | C.住宅区 | D.城市绿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