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最初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发明的。下表为二十四节气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立春

2月3~5日

雨水

2月18~20日

惊蛰

3月5~7日

春分

3月20~21日

清明

4月4~6日

谷雨

4月19~21日

立夏

5月5~7日

小满

5月20~22日

芒种

6月5~7日

夏至

6月21~22日

小暑

7月6~8日

大暑

7月22~24日

立秋

8月7~9日

处暑

8月22~24日

白露

9月7~9日

秋分

9月22~24日

寒露

10月8~9日

霜降

10月23~24日

立冬

11月7~8

小雪

11月22~23日

大雪

12月6~8日

冬至

12月21~23日

小寒

1月5~7日

大寒

1月20~21日

1.惊蛰和霜降节气与哈尔滨实际物候相比

A. 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错后 B. 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提前

C. 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错后 D. 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提前

2.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极地高压不断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显著

B. 由于天气晴好,夜晚地面辐射增强,一夜冷过一夜

C. 冬季风增强,冷空气分批南下,带来多次降温

D. 此季节多气旋活动,多降水天气,使气温不断降低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贵州省2017届高三第十一次模拟(5月)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读我国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某山地北坡垂直自然带谱(图左侧)和该山地民族聚落分布比例与海拔的关系图(图右侧)。该山地以汉族(以种植业为主)、藏族(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 羌族(畜牧业为主)为主。完成下列问题。

1.②③自然带变化的主要因素

A. 气温 B. 降水 C. 坡度 D. 大气环流

2.汉族、藏族、羌族的主要分布地带依次是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甲、乙 D. 甲、丙、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湖北省2016-2017学年高一5月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是三种主要的城市功能分区。回答下题。

1.从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的角度考虑,字母A表示( )

A. 商业区 B. 住宅区 C. 工业区 D. 文教区

2.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 A B. B C. C D. 交通设施用地

3.关于C功能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距市中心远近对其影响最大

B. 交通通达度对其影响较大

C. 一般布局在商业区和住宅区之间

D. 与高级住宅区、文教区毗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四川省2017届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试卷 地理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肉植物通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方,有少量雾气和露水也可满足其生存需要。多肉植物叶小、肉厚,非洲西南部的纳马夸兰地区夏季多雾、冬雨较多,使多肉植物疯狂繁殖,其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纳马夸兰沙漠有着5000万年的历史,国际生态保护组织认可纳马夸兰沙漠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区,区域内有3500多种多肉植物,占全球多肉植物种类的10%,其中1000多种是这里独有的。下图为纳马夸兰周边区域和纳马夸兰气候资料图。

(1)分析纳马夸兰南部地区适合多肉植物生存的气候条件。

(2)从生物进化和人类活动角度说明纳马夸兰沙漠多肉植物种类众多的原因。

(3)分析纳马夸兰多肉植物出口量已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宁夏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孔雀河亦称饮马河,与塔里木河并流于南疆盆地,二者之间是南疆沙漠难得的绿洲,也是库尔勒市工业、农业、经济的母亲河。孔雀河是罕见的无支流水系,全长785公里,一年四季不断流,年径流量12亿立方米,常年流量稳定。驰名中外的名牌产品“库尔勒香梨”、优质长绒棉和番茄酱主要产于此地,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1)分析说明孔雀河无支流水系的自然原因。

(2)说明孔雀河和塔里木河径流季节变化特征差异并分析原因。

(3)分析孔雀河流域建设石化工业城需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4)当地政府提出扩大库尔勒香梨种植或扩大优质长绒棉种植两种发展孔雀河流域特色经济的方案,请为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提供论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重庆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2016年11月8日,湖州“太湖溇港”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太湖溇港”是太湖流域特有的水利工程,在世界农田灌溉与排水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左图为“太湖溇港”水系分布图,右图为左图中虚线框内溇港的放大图,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古人在太湖南部的滨湖沉积区筑东西向的“横塘”,开凿南北向的“溇港”,之后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横塘纵溇”的水系结构—被称为“太湖溇港”。古人用竹子和木头做成两道透水的挡墙,中间的软流质泥土被挖到挡墙外面,泥土中的水,透过竹木围篱的缝隙渗入河道,形成了河流,利用这种技术,在太湖南部的滩涂上开挖溇港,水和土分离,新的陆地开始出现,与此同时,一条条连接溇港的横塘陆续开挖,挖出的泥土堆在土地四周,形成犹如城墙般的堤坝,人们把它唤作“圩”,水行于圩外,田成于圩内,形成太湖滩涂上的溇港圩田。在每一条溇港在与太湖的交汇处,建一道水闸,这也是“太湖溇港”水利工程的关键。

(1)根据图文材料说明当地建设“太湖溇港”的主要原因。

(2)据右图溇港北窄南宽的形态和水闸的位置,分别分析其主要作用。

(3)根据图文材料说明“太湖溇港”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山东省2016-2017学年高一5月月考地理试卷 题型:选择题

解决以下一组漫画中反映的环境问题,最合理的措施是

A. 退耕还林还草 B. 建设人工草场

C. 开展覆土复垦 D. 禁止滥捕滥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江西省2017届高三全真模拟文科综合-地理试卷 题型: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澎湖列岛的底基为一隆起的玄武岩方山,是经过多次海陆升降、海蚀和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地势低平,宛如大小平盘浮在海面;平均海拔17米,一般在海拔20-30米。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是台湾省唯一雨量最少、气候干燥区域。

潮间带为涨潮水位最高时会被淹没而退潮水位最低时会出露的区域,是沿海渔民的重要生产区域。澎湖列岛多岩石,不利于种植业发展。古代澎湖列岛渔民因地制宜在潮间带创造了独特的捕鱼陷阱―石沪。石沪的主体是朝陆一侧陡、向海一侧缓的石堤,是渔民借助船只用重达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石块垒筑而成。石堤上有渔民“种养”的藻类、贝类等黏性大、吸附能力强的生物,石堤内侧是人工加深的潮池。目前澎湖列岛保留完好的石沪已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具有700多年历史的双心石沪,为近年我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遗迹之一。

(1)结合图文,据所学知识分析澎湖列岛终年温和、降水偏少的原因。

(2)简述因地制宜原则在澎湖列岛渔民修建石沪过程中的体现

(3)简述石沪“捕鱼”的过程。

(4)分析石沪损毁的原因,并提出保护石沪的合理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