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根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月份最可能是7月
B、该月份最可能是1月
C、①②两地等温线均向北凸
D、①②两地等温线均向南凸
考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海陆分布实际切断了气压带的带状分布:1月(冬季)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北太平洋中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中的冰岛低压);7月(夏季)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得副热带高压带仅存在于大洋中(太平洋中的夏威夷高压和大西洋中的亚速尔高压).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判断,在60°E,24.5°N附近是印度,形成的低压,在150°W的北太平洋上形成的是高压.根据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分析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高压保留在海洋上.由于海陆的热容量不同(海高陆低),使得海洋比陆地升温慢降温也慢,进而出现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的温度在夏季是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海洋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所以图中的①在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②在北太平洋上,等温线向南凸出.
解答: 解:A、根据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分析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季,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高压保留在海洋上,故正确;
B、1月冬季,陆地是高压,海洋是低压,故不符合题意;
C、由于海陆的热容量不同(海高陆低),使得海洋比陆地升温慢降温也慢,进而出现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的温度在夏季是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海洋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所以图中的①在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②在北太平洋上,等温线向南凸出,故不符合题意;
D、由于海陆的热容量不同(海高陆低),使得海洋比陆地升温慢降温也慢,进而出现同纬度的海洋与陆地的温度在夏季是陆地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海洋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所以图中的①在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②在北太平洋上,等温线向南凸出,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解题时只要掌握规律即可,难度不大,是常规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北京特大暴雨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小
B、南方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
C、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D、南非的开普敦正值旱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如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等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单位:毫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等年降水量线的分布状况,比较A、B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运用板块构造理论,比较说明图中C、D两地区地质活动和地形特征的异同点.
(3)图中E河及支流冲积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简述其土地资源优势;现在为什么又要停止开发其荒地并且加以保护?
(4)比较图中①、②两处海水性质的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6、7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当天,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该巨石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
A、固结成岩一风化剥蚀-侵蚀搬运一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一侵蚀搬运一岩浆侵入一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风化剥蚀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一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固结成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
B、甲、乙中一定有一个为中纬西风带
C、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
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文资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是(  )
A、黑子和耀斑
B、黑子和太阳风
C、耀斑和太阳风
D、耀斑和日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阅读非洲肯尼亚相关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肯尼亚境内多高原,平均海拔1500米,东非大裂谷东支纵切高原南北,大裂谷谷底分布着深浅不等的湖泊,并屹立着许多火山.农业是肯尼亚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鲜花产业发展较快,出口鲜花约占欧盟市场的
1
3
.肯尼亚航空业较为发达,与30多个欧美国家和地区通航.

(1)简述肯尼亚的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
(2)说出肯尼亚境内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成因.
(3)结合沿AB线地形剖面图,推断肯尼亚境内降雨高值区分布的大致位置并说明其成因
(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东非大裂谷谷底多湖泊、火山的成因.
(5)分析肯尼亚鲜花出口业快速发展的优势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