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9.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分析 主要考查了逆温现象及特征.根据材料,逆温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通过读图,要注意到图中下面曲线表示强逆温,相对来说,上面的曲线逆温较弱.对流层气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出现逆温主要是近地面降温太快,导致出现下冷上暖的稳定的大气结构.白天有太阳辐射时,地面增 温,逆温逐渐消失.所以逆温最强的时在日出前后.地面辐射时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热量的传递有时间差异,所以距离地面近的强逆温层先到达峰值.

解答 解:A、读图,根据图中曲线,逆温上界,强逆温上界,判断所以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故正确;
B、一天中气温最低时在日出前,所以逆温强度日出前达到最大,后减弱,故不符合题意;
C、逆温现象日落后出现,日出后一般逐渐消失,故不符合题意;
D、读图,根据曲线,强逆温前半夜增速快,后半夜降速慢,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掌握逆温现象及特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图中甲、乙两地的地质地貌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由水平挤压成山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压力被侵蚀成谷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如图是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自古以来,“南方丝绸之路”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贸易通道.
(1)说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基本沿山间谷地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原因.请各答一条.
目前我国正在沿此路建设高标准公路、铁路,与缅甸境内的公路、铁路相接,以实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连通.
(2)高标准公路、铁路的建成,将给我国西南地区对外联系带来哪些好处?请列举两条
如图所示甲乙两地2014年先后发生了地震,相关情况见下表.
地点地震时间震级震源深度地形状况植被状况人员财产损失
8月6日16:306.512km高山峡谷稀疏
10月17日21:496.65km丘陵为主茂密
(3)甲地损失比乙地大,主要是甲地的地震引发了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此灾害是如何形成的?请利用表中两条信息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非合作稳步前行.图是非洲某国局部区域示意图,该国是高度依赖原油出口的发展中国家.洛比托大型炼油厂和图所示铁路是我国与该国合作的典范.

(1)指出图中铁路通车对洛比托港口货物运输可能打来的有利变化.
(2)图中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分别为90km/h、40km/h.请从地形角度分析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差异的原因.
(3)请从工业结构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说明洛比托炼油厂建成投产对该国石油工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我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发三个月(  )
A.①地温和湿润B.②地炎热干燥
C.③附近岛屿东侧进入旱季D.⑤所在国农民正忙着剪羊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甲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广阔B.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C.土壤深厚肥沃D.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生物圈的核心部分位于(  )
A.大气圈下层B.整个水圈
C.地壳上层D.地面以上100米或水面以下20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