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
A.①处为湖风、风向西北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小于①处
D.④处多晴朗天气
2.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少
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
C.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
D.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下面的ABCD四幅图中,哪一幅的p点位置同时符合在东半球,在北半球,属于低纬地区,在我国境内四个条件的是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湖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两条小河的流量相当。进入小镇的引水线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小镇通过上述线路引水,由于过度引用河水将导致( )
A.甲河流域水土流失加剧
B.甲河下游方向河段水量锐减
C.乙河下游方向河段净化能力下降
D.乙河下游方向河段河水季节变化加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山西省运城市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O点为北极点,EF是昏线,OG是某一日期界线,∠HOG=45°。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另一条日期界线是( )
A.135°W B.135°E
C.45°W D.45°E
2.此时完全处于夜半球的大洲是( )
A.非洲 B.大洋洲
C.南美洲 D.欧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江西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我国东南沿海某省2000年、2005年、2010年各年龄段人口数量统计。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代表2000、2005、2010年的折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2.关于该省人口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老龄化明显 B.劳动力不足
C.儿童比重不断上升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临安市高三上9月阶段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近年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熔岩不仅融化了部分冰川,导致山洪暴发、道路桥梁被毁,腾空而起的火山灰更使欧洲部分空域成为航空禁区。(18分)
(1)冰岛是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处在 板块和 板块之间;从板块移动方向看,冰岛位于板块的 边界(填“生长”或“消亡”)。(6分)
(2)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到强大的 作用,沿着薄弱地带喷涌出地表的现象。成因上,火山喷发所形成的岩石属于 。(4分)
(3)冰岛火山喷发的烟尘缓缓向英国、挪威、德国、波兰等国飘移,“吹瘫”了欧洲空中交通,其原因主要是该地区受到 风的影响。(2分)
(4)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 。(2分)
(5)火山喷发破坏地理环境,影响经济活动。然而,对人类也带来有利的方面。列举两点。(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临安市高三上9月阶段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地质时期广东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沉积了巨厚的红色岩层。后来由于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了一片红色山群(丹霞地貌)。我国的丹霞地貌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浙江江郎山、江西的龙虎山、广东的丹霞山、湖南的崀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这六个地区共同组合在一起称为 “中国丹霞”已加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区的红色岩层属于
A.砂岩 B.花岗岩 C.板岩 D.玄武岩
2.形成红色山群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地壳上升运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河南濮阳市高三9月学情调查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地区太阳高度的等值线图,ad为经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时为世界时6点,则a地的地理位置是
A.450N,900E B.45026’N,900W
C.21034’N,900W D.68026’N,900E
2.设b地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c地此刻的地方时为T。则下列不等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H>600,T>13时 B.H<600,T<13时
C.H>600,T<13时 D.H<600,T>13时
3.此日,北京(400N,1160E)比广州(230N,1130E)白昼长1小时26分,则北京比广州( )
A.日出早43分 B.日出早1小时26分
C.日落晚31分 D.日落晚1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地一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额,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一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2.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8月 D、12月
3.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B、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C、地形起伏、海陆分布 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