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奥里诺科河干流发源于圭亚那高原,成一巨大弧形绕行于圭亚那高原(如下图),最后注入大西洋,其支流多达436条。整个流域内降雨量相差很大,有些地区年降水量只有510毫米,有些地方降水达4000毫米以上,多年的观测结果表明,干旱季节的日平均流量最小只有330立方米/秒,汛期最大可达到81100立方米/秒以上,入海水量居世界第5位。奥里诺科河中游平均河宽l-1.5km,下游平均河宽2km左右,水位年变幅12m,河道为均匀剖面,平均坡降约为0.045‰。奥里诺科河年平均输沙量约3.52亿吨,居世界第11位,一年中有两次沙峰,第一次沙峰出现在汛期(涨水季节)的干支流,第二次沙峰出现在汛后(退水期间)的干流。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奥里诺科河流域图。

(1)描述奥里诺科河水文特征。

(2)分析①、③两地区年降水量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3)试解释奥里诺科河一年中第二次沙峰的成因。

【答案】(1)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大;有夏汛;含沙量大;无结冰期。(任答2点)

(2)来自海(大西)洋上的暖湿东北信风,吹过沿海平原地区时,地形抬升作用小,①地区年降水少。当气流经过广阔的平原到达安第斯山麓时,东北信风并没有失去很多的水分,且不断得到地面水汽补充,在山前地带形成大量降水,③地区年降水量高。(任答2点)

(3)在汛期,因干流河道坡度小,导致流经奥里诺科平原的所有支流都有回水,河流流速变慢,泥沙随即淤积下来。汛后,干流水位降低,干支流比降增大,淤积在各支流中的泥沙重新流入奥里诺科河,从而产生了第二次沙峰。(任答2点)

【解析】

本题以奥里诺科河流域为背景区域,考查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分析的能力。

1)据图可知,该河流域面积广,流程长,支流众多;同时该区域受赤道低气压带和海洋来的东北信风影响,以及沿岸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降水较多。因此,奥里诺科河汛期流量大。根据材料“干旱季节的日平均流量最小只有330立方米/秒,汛期最大可达到81100立方米/秒以上”分析,可知该河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时,赤道低气压带北移控制该河流域,正值夏季,故为夏汛。在汛期的涨水季节,流量增大,河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大。读图,该河流域位于热带地区,无结冰期。

2)据图可知,①地区位于沿海平原地区,③地位于安第斯山麓。来自海(大西)洋上的暖湿东北信风,吹过沿海平原地区时,地形抬升作用小,故①地区年降水少。当气流经过广阔的平原到达安第斯山麓时,东北信风并没有失去很多的水分,且不断得到地面水汽补充,在山前地带形成大量降水,所以③地区年降水量最高。

3)奥里诺科河干流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河道宽,泄水流速较慢,雨季降水量很大,因此在汛期的涨水季节,流量增大,河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大。在汛期,因干流水位高且河道坡度小,导致流经奥里诺科平原的所有支流都有回水,河流流速变慢,泥沙随即淤积下来。汛后,干流水位降低,干支流比降增大,淤积在各支流中的泥沙重新流入奥里诺科河,从而产生了第二次沙峰。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位于日本岐阜县白川村的“合掌造”建筑,于1995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单。其造型呈人字型,如同双手合十,因此得名。该建筑最大的特点是屋顶厚且陡,以便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与下图匹配的是(  )

A. B.

C. D.

2该建筑物的造型设计是为了适应当地(  )

A. 夏秋台风频发 B. 夏季多洪涝灾害

C. 冬季多暴雪 D. 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读我国东部某省(市)2006 - 2014 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 )

A.持续上升B.持续下降

C.先减后增D.先增后减

2推断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镇交通拥挤B.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C.产业升级和转移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为四个地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公顷)和农业人口人均粮食产量(吨)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四个地区中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最高的是 (  )

A. B. C. D.

2若四个地区人口密度和耕地比重都相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题文)“中国农业公园”是利用农村广阔的田野,以绿色村庄为基础,融入低碳环保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农作物种植与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一种生态休闲和乡土文化旅游模式。那大“中国农业公园”位于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镇(19°31'N、109°34'E,平均海拔168.7米),是海南省首个“中国农业公园”创建项目,其核心区总面积约13.75万亩,有83个自然村,总人口约2.75万人。下图示意儋州市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局部景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小题1那大镇创建中国农业公园的基础条件有

①美丽的乡村风景 ②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 ③浓郁的农耕文化 ④完备的农产品加工体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小题2那大中国农业公园适宜布局的园区是

A. 小麦种植园 B. 苹果采摘园

C. 傣族风情园 D. 古村文化园

3】(小题3创建那大中国农业公园可以推动当地农民

A. 就地创业,增加收入

B. 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粮食产量

C. 积极外迁,改善生活

D. 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城市化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某集团制糖工业清洁生产流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该集团生产工艺流程的叙述,不正确是

A. 提高经济与生态效益B. 利于控制所有的污染

C. 是一种清洁生产方式D. 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2该集团生产模式最可能分布在我国三大自然区

A. 东部季风区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 青藏高寒区D. 东北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8 年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 5 周年。读南水北调东线线路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配套实施的首要工程是

A. 节水工程B. 灌溉工程

C. 治污工程D. 航运工程

2关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 ①②B. ③③C. ①③D. 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通辽市农科院在科尔沁沙地(见下左图)建设占地约33.3公顷的沙地生态修复试验基地:主要采用沙地衬膜(经拉沙造田平整后采取铺设衬膜形成防渗层(如下右图)技术种植水稻,并利用稻田里丰富的浮游生物和腐殖质散养鸭子、螃蟹泥鳅等。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试验基地发展沙地衬膜种稻的主要原因是( )

A. 种植技术先进B. 劳动力充足C. 日照时数长D. 土壤腐殖质多

2该试验基地的水稻生产属于( )

A. 混合农业B. 生态农业C. 季风水田农业D. 商品谷物农业

3沙地衬膜种植水稻会( )

A. 加剧盐渍化B. 抑制土地沙化C. 改善地下水质D. 造成生物入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太阳大气外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太阳活动与太阳分层对应正确的是

A.丙层——耀斑

B.甲层——黑子

C.乙层——耀斑

D.乙层——黑子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够引起电离层的扰动,从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B.太阳活动剧烈时,往往发生磁暴,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C.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各地年降水量变化周期均呈正相关

D.太阳活动产生的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产生极光现象

3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及平均周期是

A.耀斑和日珥——11年B.黑子和耀斑——11年

C.黑子和日珥——11年D.黑子、耀斑和日珥—10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