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1.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B.机械化水提高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分析 农业的发展受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等)和农业技术条件(良种、化肥、机械等)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

解答 解:A、2003年以后粮食产量持续上升,但是耕地面积下降.
B、转基因技术主要在部分地区,在我国没有广泛使用.
C、根据材料“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可知:2003年以后,国家对农民税收减免,使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提高,增加的粮产.
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是保证了粮食生产的安全性,不代表提高了粮食产量.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关键是能从抓住题干中“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它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D.?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与第一天相比,第三天(  )
A.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B.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
C.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较强D.气温日较差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方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在丙的西南方向B.丙在甲的西北方向
C.丁在乙的西北方向D.乙在甲的西南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如图1中画斜线的四块假想陆地中面积最大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古老基底地区先后经历的地质作用可能是(  )
A.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喷出
B.变质作用--岩浆侵入--岩浆喷出--外力侵蚀
C.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岩浆喷出--岩浆侵入
D.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岩浆喷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③点这一天(  )
A.南极圈出现极昼
B.北极圈出现极昼
C.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
D.北京、伦敦、莫斯科、圣保罗昼夜平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④地的最短昼为(  )
A.8小时21分B.9小时9分C.10小时42分D.11小时2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B.台风C.泥石流D.洪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