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因此,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规模

B.环境人口容量是指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最适宜人口数

C.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D.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很大

13.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可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因此,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制约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人均物质消费量       C.资源总量    D.人均精神消费量

我国下列地区中,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

A.青藏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新疆南部的沙漠地区      D.东北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蓬莱二中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 题型:选择题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因此,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据此完成1~4题。

1.有关一个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B.人口数量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C.资源越丰富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D.地区越封闭,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2. 我国下列地区中,单位土地面积的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

A. 青藏高原      B. 珠江三角洲      C.新疆南部的沙漠地区      D.东北平原

3. 有关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是

A. 人口规模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会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一举措,有利于协调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C. 人类发展史就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

D. 控制人口、保护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4.下图是“甲、乙两国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比乙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B.甲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乙国 

C. 甲国比乙国的劳动力缺乏             D. 乙国比甲国的出生率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广东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因此,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制约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人均物质消费量     C.资源总量           D.人均精神消费量

2.我国下列地区中,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

A.青藏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新疆南部的沙漠地区      D.东北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安徽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因此,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协调我国人地关系的措施,正确的是

A.大规模的向西部地区移民          

B.发展特大城市,减少农村人口

C.治理污染,保护环境                           

D.把追求GDP增长放在首位

2.我国下列地区中,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

A.青藏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新疆南部的沙漠地区     D.东北平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年江苏江都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因此,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据此完成5~6题。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类型         B. 交通通达度   

C. 资源丰富程度     D. 人均精神消费量

2.有关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口规模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必然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B.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一举措,有利于协调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C. 人类发展史就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

D. 控制人口、保护环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