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作为一种简易、实用的探空工具,已被广泛使用,完成各题。
1.同样体积、重量的气球在下列地区进行释放,升空最快的是
A.赤道附近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高纬度地区 D.极地地区
2.如果氢气球充气时接近饱和状态,升空后不久便会爆裂,主要原因是
A.由于升空后气温降低,气球收缩而破裂
B.由于升空后气温升高,气球膨胀而破裂
C.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氢气球膨胀而破裂
D.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氢气球因外界压力太大而破裂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径流系数,是指某一时期的地表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读上图,回答11题。
11.调查发现图中的A处径流系数有增大的趋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A处径流系数增大,下渗也增大
②A处近些年来,森林植被被破坏,对水源涵养有减弱趋势,不稳定径流增大
③A处径流系数增大,对河流补给变得不够稳定,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④A处径流系数增大,使当地气候将变得更加湿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雾霾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北京市利用卫星监测雾霾的污染状况,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2.雾霾天气时,市民可采取的有效防护措施有
①洒水降尘 ②开窗通风 ③出门戴口罩 ④减少外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甘肃省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新华社消息,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五十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7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淼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除闻名中外的罗布泊外,东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155m)已是一片荒漠。有关专家说,湖泊环境的日益恶化,已造成水灾频发,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蒸发和下渗 ④引水灌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源减少
3.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引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大 B.冰雪融水量不足
C.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D.围湖造田
4.1998年长江汛期流量比1954年小,而中游水位却比1954年高。其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降水集中、所有支流同时来水 ②上游滥砍滥伐森林,中游泥沙沉积加剧
③围湖造田,湖面缩小,调蓄能力减弱 ④江堤年久失修,沿途挖沙失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0分)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完成下列问题。
(1)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 分成六大板块,其中完全位于海洋的是 板块(填板块名称)。这些板块“漂浮”在 层上。(3分)
(2)图中数码①代表 板块,②代表 板块,③代表 板块。喜马拉雅山是由图中板块①与 (填板块名称)碰撞挤压形成的。(4分)
(3)板块之间的边界有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两种类型,甲为 边界,乙为 边界。(2分)
(4)智利位于南美洲西海岸,该国多地震的原因是 。(1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为
A.图中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而成
B.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D.丙河流由流水侵蚀而成,与断层无关
2.图中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
C.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D.断层发生在岩浆侵入之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根据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一:避暑型气候是指夏季温凉舒适,人们无须结束任何避暑措施,感觉刚好适宜且无须调节的气候条件。避暑型气候的重要指标是人体感知温度,由其气温、湿度、风速、辐射等多种因子构成。由于我国各地纬度、地形、海陆位置、大气环流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避暑型气候。
材料二:下图为中国夏季避暑型气候类型分布
材料三:下表为不同地区避暑型气候的气象指标。
类 型 | 气象指标 | |||
气温/°C | 湿度/% | 风速/(m·s-1) | 太阳辐射(W·m-2) | |
A | 24.3 | 47.7 | 5.0 | 1114.7 |
B | 22.7 | 68.2 | 9.8 | 927.2 |
C | 26 | 49.7 | 5.4 | 929.2 |
D | 26.5 | 34.2 | 6.1 | 971.4 |
(1)材料三表中的四个地区对应材料二图中的西南高原型、中东部山岳型、东北山地平原型、西北山地高原型四种避暑气候类型,请将其对应起来。( 4分)
A ;B ;C ;D 。
(2)简述我国避暑型气候分布区的特点?(4分)
(3)我国东南部沿海避暑型气候最少,主要由哪些原因导致的?( 6分)
(4)台风的到来能对东南部沿海的酷暑起到一定缓解作用,西北太平洋平均每年有20~30个台风产生,但仍无法使避暑气候分布区增多,从台风的角度说说原因是什么?( 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为辽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
材料二 西辽河流域面积131891平方千米,年降水量约350~400毫米,东辽河流域面积11306平方千米,年降水量约450~700毫米;东、西辽河汇合后始称辽河,古辽河经营口注入渤海。清代末年,经过自然选择和人为治理的双重影响,辽河主流改道从盘锦入海(西支流路)。在历史上,浑河曾经是辽河最大的支流,1958年在N地堵截辽河东支流路,浑河水不再与辽河相通,使浑河成为了独立水系。
(1)说出西辽河河谷在M地的突出特征及成因。(6分)
(2)据材料推测东辽河与西辽河的流量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说明清代末年辽河主流改道的自然原因。(6分)
(4)浑河成为独立水系后,分析其对下游地区防洪的有利影响。(6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面甲、乙两幅图,完成下题。
1.甲、乙两幅图中的传统民居最可能分别位于我国的
A.青藏高原 黑龙江 B.东北平原 福建
C.黄海沿岸 新疆 D.海南岛山区 河南
2.甲、乙两幅图中的传统民居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分别是
A.高寒缺氧 冬暖夏凉 B.潮湿、多虫鼠 土层深厚
C.干旱缺水 木材短缺 D.多火山、地震 降水稀少
3.乙图中的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A.阻沙 B.挡风 C.防水 D.遮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