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时期→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t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B.区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
D.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2.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D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林地面积下降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上升,我国华北地区河流为外流河,降水为其主要补给类型,华北地区降水集中7-8月,林地减少使使森林调节能力下降,降水时地表径流增加,汇水时间减少,河流丰水期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D对。
2.图中可知该地主要是森林减少,不是草场,不是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①错;图中没有湖泊不是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②错;森林面积减少是过度砍伐、开垦山地的结果,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③对;城市化面积扩大,地面硬化,下渗能力下降,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④对,选B。
考点:本题考查森林减少影响、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影响。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1→图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图1时期→图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回答下面试题。
图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图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丰水期流量减少,枯水期流量增大
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C、洪峰流量及出现频率增多
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增强
②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③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1→图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图1时期→图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回答下面试题。
图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图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丰水期流量减少,枯水期流量增大
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C、洪峰流量及出现频率增多
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增强
②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③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t2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回答9~10 题。
9.t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
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10.不会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B.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
C.退耕、还林还湖导致河流径流趋于平稳
D.城市化地面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年河北省高二5月月考地理卷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1时期~图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图1时期~图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回答下题。
图4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图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B.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 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