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下列关于对环境的认识,正确的是


  1. A.
    人类环境即自然环境
  2. B.
    人类环境即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
  3. C.
    人类环境即人类周围的所有自然因素的总和
  4. D.
    人类环境即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D
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人类环境是指以人或人类为中心,与人类相关的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21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区域研究是我国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的确立是用描述的方法、定量的方法或综合的方法。乡土地理调查研究对象的确立是用描述的方法、定量的方法或综合的方法。乡土地理调查研究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实践、服务于社会的一种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乡土地理调查的内容依调查的需要而确立,综合调查需要从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两个方面展开。地理调查研究首先要确立调查的目的、内容和范围,然后从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和分析开始等环节进行,最后形成调查报告。

(1)下列关于区域的论述,正确的有( )

A.区域都有明显的区位特征,不同的区域内部可有相对的一致性

B.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点之一

C.了解区域发展的条件,需了解区域的结构、地位和功能

D.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区域总体的可持续发展

(2)对区域研究方法的论述有误的是 ( )

A.对区域的任何描述都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B.对区域内的气温、降水量、河流流量等进行时间分配规律认识需要定量分析

C.要研究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需要用描述的方法

D.描述、定量和综合的方法其研究的思路、手段和程序有很大不同

(3)根据乡土地理调查的步骤,写出一般调查研究的先后顺序_____

A.确立调查研究的目的

B.确立调查的内容和范围

C.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D.成果的表达

E.资料的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长江上游的原始森林,具有很高的涵养水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抗御自然灾害等多方面的功能。但由于长期以来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使长江上游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大量泥沙涌入江河,河道湖泊淤塞。这是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的一个重要的人为因素。

  材料二 1998年洪灾的成因与教训:1998年发生这么大的洪水,主要原因是气候异常、降雨集中,也就是说,主要是天灾造成的。当然也与多年来生态破坏严重、江湖淤积、水利设施薄弱等问题有关。这次洪水再次告诫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从洪灾这件坏事中引出有益的结论:这次洪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自然灾害是件坏事,但通过同它的斗争,人们可以加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把握,从中得出有益的结论,从而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这就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法。

  材料三 1998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四川省政府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并决定从1998年起,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家连续13年每年拨给四川省4.8亿元,四川省出资4.8亿元,用于森林工业经营林、保护天然林的工程。四川省政府在8月发布关于四川西部三角州两市一地全面禁伐天然林的公告,9月又宣布四川全省禁伐天然林,以维护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在四川之后,重庆、云南、黑龙江等省市地区全面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同时,将帮助森林工业转换经营机制,调整经济结构,开辟新的财源。

(1)根据水循环和水平衡原理,说明滥伐森林给自然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2)试从季风气候、流域干支流分布等方面综合分析长江容易发生洪灾的自然原因。

(3)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特大洪水,其水量和峰高均与1954年大体相当,但水位却超过历史最高值,出现这种情况与生态环境状况直接相关,试分析人为破坏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原因。

(4)1998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紧急通知》,随后,四川省宣布“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的资源保护工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体现了怎样的发展战略?从哲学上分析为什么要实施这一发展战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对环境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人类环境即自然环境

B.人类环境即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

C.人类环境即人类周围的所有自然因素的总和

D.人类环境即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模拟题 题型:单选题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6月12日报道,远古时期,两块大陆之间的强烈碰撞让喜马拉雅山从地球表面高高耸起。这一点已经众所周知,不过新的研究显示了看不见的撞击残余在地下的深度。发表在今年5月的美国《地质学》月刊上的一项新研究结果说,印度洋板块下沉到了至少距地表250千米的地下,比此前预计的深度要多出一倍。根据材料和图示,回答1~4题。
1、下列关于喜马拉雅山的类型和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
A、断块山断裂上升
B、火山板块张裂处岩浆活动
C、褶皱山板块挤压
D、褶皱山板块张裂
2、受地形影响,从尼泊尔到喜马拉雅山的旅游线路
[     ]
A、道路平直,适合乘车游览
B、道路平直,坡度较大
C、坡度较大,道路曲折前行,有些路段呈"之"字形
D、所有路段均不能通车,因此只有"徒步旅行"
3、2005年我国地理工作组重新测算出了喜马拉雅山的海拔,修改了原来的海拔数据,这次美国对印度洋板块深度的数据也进行了修改,说明
[     ]
A、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地球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和精确
B、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地向上和向下生长
C、由于喜马拉雅山产生的巨大压力,印度洋板块正在不断下沉
D、岩浆活动使喜马拉雅山地区的岩石更加破碎
4、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和北坡可欣赏到不同的景观,其中,从南坡山麓向上所看到的自然带数量较多,这样的陆地自然带分异规律,与下面哪个较相似
[     ]
A、我国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出现森林带、草原带和荒漠带
B、从地中海沿岸向南穿越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热带沙漠带
D、亚欧大陆东部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纬度比西部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