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右图为世界海陆分布图的局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带A的名称是 ,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2)画出C所在风带的风向,右图中常年盛行该风向的地区是 。
(3)常年影响E地区的大气环流是 ,该区的气候类型是 。
(4)甲、乙两图中表示南半球冬季的是 ,判断依据是 。
(5)D处气候特征是 ,因为影响该地区的大气环流是 。
(6)上图中表示D地气候类型的是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实验学校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下图为北半球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主要原因是南坡
A. 热量更充足 B. 土壤更肥沃 C. 降水更多 D. 坡度更大
2.关于此山叙述正确的是
A. 此山的雪线在冬季更高 B. 南坡为迎风坡,雪线更高
C. 北坡可能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D. 此山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自古以来,“南方丝绸之路”就是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等国家的贸易通道。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地形地势特征对其河流特征的影响。
(2)说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基本沿山间谷地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3)简述我国云南省地形特征对区域农业活动的主要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八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商品谷物农业 B. 季风水田农业
C. 混合农业 D. 大牧场放牧业
2.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A. 小农经营,水利工程量小 B. 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
C.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D. 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
3.除粮食作物外,该地区出口的经济作物可能是
A. 亚麻 B. 天然橡胶 C. 苹果 D. 油橄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南省八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部分年份出生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第一次婴儿潮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当时
A. 实行鼓励生育的政策 B. 社会经济较发达
C. 生态环境质量好 D. 人口基数小
2.图中第一次婴儿潮和第二次婴儿潮之间有一个明显的低谷,其出现的原因是
A.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B. 生于观念转变
C. 自然灾害影响 D. 战争爆发
3.根据预测我国第四次婴儿潮可能出现在
A. 2012年前后 B. 2018年前后
C. 2020年前后 D. 2023年前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 )
A. 雨水、海洋水、冰川
B.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 河流水、雨水、地下水
D.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中P1、P2、P3表示三条不同数值的等压线,A处的箭头表示风向,读后回答:
1.如果图中的冷、暖锋面随空气大旋涡的运动而移动,那么A地将经历:( )
A. 气旋 B. 反气旋
C. 冷锋 D. 暖锋
2.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现象,那么雨区目前是图中:( )
A. 甲乙 B. 乙丙
C. 丙丁 D. 甲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省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7年4月,美国宇航局发表了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太阳三维图像,这是人类首次从三维视角观测太阳活动。目前,人们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之一是:( )
A. 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也频繁爆发
B. 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
C. 太阳风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D. 光球层到色球层依次出现耀斑、黑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东南亚部分区域图,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简述苏门答腊岛地形的基本特征。
(2)描述此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3)若在该岛东部沿海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根据图中信息简要分析自然条件对该工程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