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专题:
分析:此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知识.
(1)此题考查我国的一些重要的分界线.图中的G是在青藏高原,BC在东部季风区,它们的分界线是在横断山脉,大概的等高线是3000米.图中的CD是半湿润区,EF在干旱半干旱区,所以CD 与EF的分界线大致是4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
(2)此题考查我国的一些分区的地理概况.图中的A在华南,熟制式一年三熟.B在江南地区,是酸性的红壤,肥力较低.茶树一般我国的南方的酸性的红壤地区.因此在B地种植经济作物茶树.图中的C在太行山附近,在山脉的两侧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因此C包括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两个地形区.D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包括湿润区和半湿润区.东北地区的粮食作物是春小麦,油料作物是大豆.E在我国的内蒙古高原,典型植被是草原.
(3)此题考查水平分异规律,以及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分异规律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其中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最为显著.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从A→B→C→D的变化,主要是纬度差异大,所以热量条件差异大,因此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D→E→F的变化,经度差异大,所以水分条件差异大,因此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图中的F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主要表现是风力侵蚀和风力堆积作用,一般形成风成地貌.
解答:
解:(1)图中的G是在青藏高原,BC在东部季风区,它们的分界线是在横断山脉,大概的等高线是3000米.图中的CD是半湿润区,EF在干旱半干旱区,所以CD 与EF的分界线大致是4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
(2)图中的A在华南,熟制式一年三熟.B在江南地区,是酸性的红壤,肥力较低.茶树一般我国的南方的酸性的红壤地区.因此在B地种植经济作物茶树.图中的C在太行山附近,在山脉的两侧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因此C包括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两个地形区.D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包括湿润区和半湿润区.东北地区的粮食作物是春小麦,油料作物是大豆.E在我国的内蒙古高原,典型植被是草原.
(3)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分异规律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其中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最为显著.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从A→B→C→D的变化,主要是纬度差异大,所以热量条件差异大,因此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从D→E→F的变化,经度差异大,所以水分条件差异大,因此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图中的F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主要表现是风力侵蚀和风力堆积作用,一般形成风成地貌.
故答案为:
(1)3000 400
(2)一年三熟 红壤 低 茶叶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湿润 半湿润 春小麦 大豆 草原
(3)热量 水分 风力侵蚀 风力堆积 风成
点评:此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知识.掌握区域分析问题的方法,读图能力要求高,提取图中的有效信息解题,此题难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