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具有层理构造、可能含有生物化石的岩石是( )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大陆沿某一线的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自然带依次是
A.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丁地为多雨季节时
A.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 巴西热带草原一片葱绿、
C. 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D. 亚洲高压势力强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鞍山市部分工业企业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1】20世纪50年代鞍山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其形成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 高科技力量雄厚 B. 水陆交通便利 C. 水资源丰富 D. 矿产资源丰富
【2】【2】上图中各企业高度集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存在生产协作联系 B. 共用原料和基础设施
C. 共用劳动力 D. 集中治理工业污染
【3】【3】不符合鞍山未来发展方向的叙述是( )
A. 传统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清洁生产
B. 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C. 积极关停传统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 大力扶持第三产业,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示意图
材料二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情况示意图
(1)说明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突出特点及原因。
(2)描述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人口迁移是指
A. 人口地理位置永久或长期地变化
B. 人口由一个居住地到另一个居住地
C. 跨越行政区界线的人口空间移动
D. 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该人口居住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三个城市圈20世纪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选项最符合“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是( )
A.乙城市圈70年代
B.乙城市圈80年代
C.甲城市圈90年代
D.丙城市圈90年代
(2)人口迁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化过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乙城市圈 6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B.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慢、水平低
C.丙城市圈90年代城市化速度快、水平高
D.90年代,与丙城市圈相比,甲城市圈城市化速度快、水平较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09年4月26日,以“创新、合作、共赢、崛起”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隆重开幕,来自中部地区的山西、河南、湖北、江西、安徽六省的高层决策者及国内外1.6万客商云集合肥,共谋中部发展崛起大计。
材料二 我国中部地区局部示意图。
(1)在图示中部地区六省中,A是________省,该省由于________资源丰富而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工业基地。
(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内容:
(3)安徽省以长江、淮河为界可划分①②③三个区域,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填数码)区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黄山和皖南古民居分布在________(填数码)区域。
(4)近年来,安徽省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请分析说明产业转移对该省的区域发展有哪些影响。(提示:可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回答)
经济: ,社会: ,环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M地的风向是什么?比较M、N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
(2)左图中天气系统A到达北京时的天气状况:。
(3)在右图中画出875百帕、900百帕、925百帕、950百帕四条等压线,并从气流状况的角度判断和表达该图所示天气系统的类型是。
(4)左图中的A和图21中的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成为自然灾害,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图甲中的A天气系统 | 图乙所示天气系统 | |
自然灾害名称 | ||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