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内蒙古东部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条件较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环境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部带状分布特征.
材料一:内蒙古东部地区土壤侵蚀类型图(图1).
材料二:1985~1989年该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图2).

(1)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自东向西气候表现为由
 
气候向
 
气候过渡,自然景观在水平方向上体现了
 
的地域分异规律.
(2)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1985~1989年,该地区数量增加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数量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有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3)比较分析图中Ⅰ类侵蚀区与Ⅱ类侵蚀区主要外力作用的差异及原因.
(4)列举该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考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专题:
分析:(1)内蒙古自东向西气候表现体现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2)遥感的主要应用领域是资源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等;根据柱状图判断1985~1989年地类的变化及原因.
(3)图中Ⅰ类侵蚀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Ⅱ类侵蚀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以流水作用为主.
(4)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草场破坏;土地沙化;土地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短缺.
解答: 解:(1)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自东向西气候表现为由温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自然景观在水平方向上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2)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RS);1985~1989年,该地区数量增加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数量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有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把大量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开垦为耕地.
(3))Ⅰ类侵蚀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Ⅱ类侵蚀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4)该地区该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草场破坏;土地沙化;土地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短缺.
故答案为:
(1)温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暖温带向中温带)     经度地带性(由沿海到内地)
(2)①遥感(RS)       ②耕地        ③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      ④人口增长,粮食需求增加,把大量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开垦为耕地
(3)Ⅰ类侵蚀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Ⅱ类侵蚀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4)水土流失;草场破坏;土地沙化;土地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短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掌握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及原因、外力作用的差异及原因、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我国北方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森林的更替,体现了(  )
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D、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田地规模小,机械化水平高
B、科技水平高,水利工程量大
C、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D、人均耕地少,以农场经营为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目前遭受严重破坏,且恢复程度最低的自然地带是(  )
A、中国温带草原带
B、巴西热带雨林带
C、北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俄罗斯苔原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甲处的自然带类型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苔原带
D、温带草原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中三地太阳能资源由多到少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
A、P>Q>R
B、R>Q>P
C、Q>R>P
D、P>R>Q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三江源移民大多被安置到距离原居住地不远的城镇,这主要考虑到(  )
①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②迁入迁出地交通的便捷性
③风俗习惯的相似性    ④保持牧民的原有生产方式.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中风带⑥是(  )
A、北半球西风带
B、南半球西风带
C、北半球信风带
D、南半球信风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若北京正值行人拥挤的早上,则乙地的时间可能为(  )
A、6月22日16时
B、12月22日4时
C、6月22日4时
D、12月22日16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