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油气分别为石油和天然气。
完成下面小题
【1】生油层和盖层的岩石属于( )
A.喷出岩B.侵入岩
C.沉积岩D.变质岩
【2】图中4种岩石或地质作用,按形成年代从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D.②④①③
【答案】
【1】C
【2】D
【解析】
【1】图中生油层和盖层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是沉积岩的典型特征,C正确;图中未发生岩浆活动,不属于岩浆岩,AB错;层状结构不属于变质岩的特点,D错。故选C。
【2】②④①均为沉积岩,岩层在底部的形成时间较早,故形成从早到晚的顺序为②④①;③属于断层,读图,断层使②④①均发生错位,因此断层的形成时间最晚,所以形成时间从早到晚的排序为②④①③。故选D。
不同岩石特点归纳如下:①侵入型岩浆岩:由于冷凝速度较慢,矿物晶体颗粒较大;②喷出型岩浆岩: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快速冷却,晶体颗粒较小,有气孔或流纹构造;③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可能含有化石;④变质岩:岩石结构致密,矿物定向排列,具有片理构造。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 温室效应 B. 热力环流 C. 海陆热力差异 D. 风的形成
【2】图中的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画法正确的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黑河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中段,流域南以祁连山为界,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流域范围介于东经98-102度,北纬37度50分-42度40分之间,涉及青海、甘肃、内蒙古自治区三省(自治区),国土总面积14.29平方公里。
(1)目前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黑河的下游几乎干涸,说出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 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 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已不处于台风活动期
C. 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D. 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2】下列诗句描述的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
A. 黄梅时节家家雨B. 清明时节雨纷纷
C. 千树万树梨花开D. 清风细雨湿梅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以及该流域A地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有( )
①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全年降水丰富 ②流域内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③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 ④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
⑤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⑤
【2】兴修水坝在流域综合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一些国家兴起“废坝”运动,“废坝”可能的原因是( )
①河口三角洲淤积缓慢 ②使海水倒灌,海岸受侵蚀
③航运条件变差 ④近海鱼类减少 ⑤灌溉水源减少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图中箭头分别表示该地某季节风向,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甲、乙两图所示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南半球冬季时,图甲中所示风向正确B. 两图所示风的成因相同
C. 两图所示风向盛行时间基本相同D. 两图所示风的性质一致
【2】当图乙中所示风向盛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澳大利亚北部正值雨季,而西南部正值旱季B. 日本西岸较东岸降水少
C. 我国华北地区冬小麦正值收获季节D. 美国南部飓风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相同降水量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甲乙两条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
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甲曲线的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的最大值的原因是
A.天然调蓄能力强B.城市热岛效应
C.下垫面透水能力好D.植被覆盖率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读我国华北平原某城示意图及该城近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保护城区环境角度考虑,工业区宜布局在( )
A.西南郊B.西北郊C.东南郊D.东北郊
【2】近十年该城( )
A.城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
C.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郊区生态环境改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纳米比亚局部区域图。图示地区可观赏“倒沙入海”的奇景,红色沙漠依偎着蔚蓝的海洋,滚滚流沙飞泻入海。上万只火烈鸟聚集在附近的浅滩上。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倒沙入海”奇景的形成
A.源于入海河流的含沙量大
B.将导致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
C.反映了当地气候干旱并盛行离岸风
D.是人类填海造陆的结果
【2】附近浅滩火烈鸟聚集是由于该地
A.附近雨林茂密,利于栖息
B.地势低平,利于筑巢
C.气候较同纬度地区温暖,利于繁殖
D.沿岸有上升流,鱼类丰富,利于觅食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