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主要指人类活动引起地下水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而使质量下降的现象。
(1)试分析地下水污染的成因,并说明地下水污染的特点。(4分)
(2)简述防治地下水污染的措施。(6分)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省西安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各题。
1.当地球运行至C点时,西安市:
A.昼长达一年最大值 B.日落时间将逐渐推迟
C.正午太阳高度角将逐渐增大 D.正值冬至日
2.当地球由a点公转到b点的过程中:
A.公转速度逐渐增大 B.公转速度逐渐变小
C.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增大 D.太阳直射点由南向北移动
3.北半球夏至日,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A.北半球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高一上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利用的能源中属于太阳辐射能的是( )
①太阳能热水器②用煤、石油发电③用潮汐能发电④建设核电站
A、①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凭祥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下图所示,用电灯代表太阳,地球仪代表地球,电灯与地球仪在桌面上的位置保持不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可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五带的形成
C、四季的形成 D、昼夜的更替
2.此图演示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广西凭祥高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从外向里依次分为:( )
A. 光球、色球、日冕 B. 光球、日冕、色球
C. 日冕、光球、色球 D. 日冕、色球、光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高三全国大联考第六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湖泊流域图,流域内铜矿资源丰富。过去人们一般采用土法炼铜,即上山砍树,把木柴作为能源来炼铜。该区域P湖在每年7~8月份会出现明显的湖陆风(指沿湖地区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现象)。过去P湖周围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近年来,该商品粮基地地位在下降。
(1)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P湖每年7~8月湖陆风显著的原因。(4分)
(2)试分析P湖周边地区商品粮地位下降的原因。(4分)
(3)比较图中东北部和西南部河流在开发利用方面的差异。(4分)
(4)试描述土法炼铜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4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高三全国大联考第六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某地质剖面图,完成各题。
1.图中岩石与地质构造
A.水平岩层的形成时间要晚于倾斜岩层的形成时间
B.①处与②处岩石相接触,②处岩石发生变质
C.②处岩层与④处岩石都具有气孔构造
D.褶皱的形成时间要晚于断层的形成时间
2.图中各地貌
A.甲处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谷地 B.乙处是堆积作用形成的山地
C.丙处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谷地 D.丁处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山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高三全国大联考第四次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亚洲某半岛20°纬线附近东西向植被与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各题。
1.导致该区域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洋流 B.纬度 C.海陆位置 D.地形
2.甲地农业生产
A.主要制约因素是土壤贫瘠 B.具有机械化水平高的特点
C.面临的主要灾害是旱涝 D.主要优势农产品是黄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大同第一中学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 )
A.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
B.利用丰富的能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
C.改变农村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D.促使地方能源结构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