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对“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B.既然晋国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了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C.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D.晋国已经在东边把郑国当作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怎么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的戏曲艺术有着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不衰,并且得以发展和繁荣,是因为在长期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戏曲艺人越来越纯熟地掌握了戏曲艺术的技艺,更为重要的是,传统戏曲在长期的演变发展过程中,艺人们出于对艺术美的执着而不懈地追求,逐渐摸索并掌握了戏曲的艺术规律,使戏曲的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在戏曲的艺术规律中,戏曲艺术所体现的艺术辩证法自然不可能是戏曲艺人自觉创造的,很可能是戏曲艺人为了表现艺术美,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有意无意摸索到的表演门道,正好符合辩证法的规律。
两个相反相对的艺术因素和艺术表演手段相辅相成地统一起来,成为完整的艺术作品,体现了艺术辩证法。例如美与丑是一对对立的、相反的美学概念,然而在戏曲中却互相映衬、互相依存,统一在完整的一出戏中。
虽然在戏曲中,脸谱是性格的象征和符号,如红脸象征忠义,白脸象征奸诈,黑脸象征刚正等;但是在某种情况下,戏曲艺术为了深层次地刻画人物,往往突破了“以貌取人”的惯例,而采取外形与内心相反相悖的艺术手法来表现人物。一般说来,传统戏曲中俊扮的角色都是正面人物,但是有的戏突破了这个惯例,俊扮的角色偏偏是反面人物。如《铡美案》中的陈世美。相反,丑扮的角色是正面人物。当然,丑角中也不乏反面人物,如《一捧雪》中的汤勤等。
传统戏曲中还有刚与柔的对照,“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花脸应工,可谓威猛孔武,刚强无比;而帐下美人虞姬则旦行应工,美艳绝伦,柔情似水。一净一旦,一刚一柔,一出《霸王别姬》演绎了英雄与美人的凄美爱情与悲歌。传统戏曲中的刚柔对照,相辅相成,从人物的角度看,可以从对比中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从戏曲艺术的角度看,避免了单调,增强了丰富性和艺术张力。
中国传统戏曲的虚拟化也许是世界戏剧史上最为独特的表现手法。因而虚与实的关系也就成为传统戏曲所体现的艺术辩证法中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传统戏曲虚拟化是演员和观众共同完成的,舞台上的虚拟化被台下的观众所认同,这才完成了虚拟化。虚拟化是与假定性相联系的,传统戏曲的假定性必须合情合理,这合情合理就建筑在真实的基础上。比如,传统戏曲中挥舞马鞭代表骑马,这就带有假定性,观众认可,那是因为马鞭是骑马必备的工具,马鞭作为道具使观众联想到骑马,台上演员动作的假定性与台下观众的联想性结合在一起,于是就完成了戏曲的虚拟化。
传统戏曲的虚拟动作如果做得自然、流畅和娴熟,总会赢得满场喝彩声。为什么虚拟动作会赢得满场喝彩声?因为这是从真实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虚拟动作的灵魂还是生活的真实。因为从生活中来,所以虚拟动作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成熟成功的虚拟动作逐渐成为程式而被保留下来,成为经典。
(摘编自刘士杰《传统戏曲所体现的艺术辩证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戏曲能至今不衰,离不开戏曲艺人们对艺术美的不懈追求,他们掌握了戏曲的艺术规律,提高了戏曲的艺术水平。
B.戏曲艺人不可能自觉地创造戏曲艺术辫证法,但他们可能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摸索出表演门道,而这恰好符含辩证法规律。
C.《霸王别姬》中的刚与柔相辅相成,既可以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也避免了戏曲表演的单调,增强了丰富性和艺术张力。
D.虚与实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戏曲所体现的艺术辩证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虚拟化也是世界其它戏剧所不具有的表现手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两个对立的、相反的美学概念可以统一在一部完整的艺术作品里,互相映衬、互相依存,这便是艺术辩证法的体现。
B.传统戏曲中,如果俊扮的角色是反面人物,那往往是为了突破“以貌取人”的惯例,采取外形与内心相悖的手法来表现人物。
C.一个是美人虞姬、一个是英雄项羽,一旦一净,前者倾国倾城,柔情似水,后者里能扛鼎,威猛孔武,一柔一刚,互相映衬。
D.传统戏曲舞台上的虚拟化带有假定性,如果有观众不参与、不联想,也得不到他们的认同,那么这种虚拟化就无法完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艺术辩证法的角度看,传统戏《翠屏山》中杨雄的妻子潘巧云不守妇道,与和尚私通,虽然貌美如花,但在舞台上也必须要丑扮。
B.在传统戏曲中,脸谱是人物性格的象征和符号,比如,在京剧三国演义人物中,关羽是红脸,曹操是白脸,则分别象征忠义与奸诈。
C.京剧《拾玉镯》中,孙玉娇又是赶鹅、喂鸡,又是捻线、纳鞋底,演员用虚拟动作表演赢得喝彩,说明虚拟动作也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D.一些经典的戏曲虚拟动作之所以成为程式被保留下来,主要是因为这些动作是从真实的生活中提炼,且具有极强生命力,已相当成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高考山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B.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C.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D.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年高考课标全国I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 ① :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惊奇的是 ② ,比如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 ③ ,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愚溪诗序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透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原文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予家是溪 家:安家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愚:我
C.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牢笼:涵盖
D.寂寥而莫我知也 寂寥:孤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染也/余以愚触罪
B.余虽不合于俗/纪于溪石上
C.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灌水之阳有溪焉
D.睿而为愚者也/昏然而同归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2)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4】作者说愚溪“适类于余”,请概述其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毋庸讳言,互联网已经成为舆情的最大集散地。而互联网公共生活这个子集,也正以加速度不断接近全社会公共生活的全集。
多年前,我们在思考:“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时至今日,我们不仅早就驶入“高速路”,更在加速前行。网络高速路上,能否清晰分配“路权”“责任”,能否树立更显眼的指示牌和界碑,决定着公共生活的秩序和品格。
如果说河流奔腾靠地势高低落差是规律,那么以河岸约束控制流速就是规则。对于网络“新集体生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规律无可抗拒,规则也不可或缺。的确,小如微信群,一旦乘以8亿多用户,即便是“封闭式”的朋友圈,也有海量受众。这就决定了公众与监管者都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
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了网络时代非同一般,社会面貌会变得年轻;而理解了网络与现实社会并无二致,时代思维会变得成熟。一年来,现实中的法律规则正用比以往更短的时间向新领域漫溯,公共生活的“经纬线”不断确立,界定着这个时代的公序良俗。
公共舆论的判断力不能被新产品、新平台牵着鼻子走,而公共治理的方向则应该尊重民意。魏则西事件催生了“魏则西条款”,我们见证了国家工商总局第一次将“付费搜索广告”定义为互联网广告;快播案网络直播破除了“技术无罪”的迷思,“守护技术创新初心”的社会意识在深化;几起侮辱英雄名誉案中,法庭一锤定音,英雄名誉权背后的言论是有边界的;网上订餐平台黑作坊入驻被接连曝光后,各方都在推动订餐平台的职责从资质等形式审查向经营情况的实质审查过渡;面对公众对电商删除差评、泄露隐私的集体吐槽,电子商务法草案正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民意与法律的交响,构成了互联网公共生活的法治底色。
不难发现,各大互联网平台承载舆情喜怒哀乐,也难免偶有失控、稍显混乱。个人固然不能免责,但平台也无法靠怪罪公众无“方向感”而脱责。仅从支付宝“圈子”上线引发的争议看,经过20多年锻炼的中国网民,虽或多或少还在抱怨互联网规矩束身,但正是他们,不自觉地熟练掌握规则的逻辑,呼唤规则的治理,叩问技术的伦理,对照法律看问题,面向监管找答案,让行为越界的互联网巨头屡陷“危机”。从这个角度看,各大平台与其说是在应对监管者,不如说是在应对它们的“上帝”,是在回应时代的新要求。
舆情背后是“事情”,舆情对公共生活的关注,必然会从互联网平台延伸到现实平台。无论关注魏则西,还是医患关系,又或者是个人信息泄露,公众的问题是技术之外的生命权、安全权、隐私权,是现实生活场景中的普遍正义,这就需要治理的逻辑向生活更广阔的腹地延伸。
同样是关注热点,这几年来的一个变化是:公共事件日益变成法治事件,舆情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中,情绪的表达、信息的搜集之外,法治的思考、制度的诉求有了更重的分量。这样的趋势,体现在对毒跑道事件的持续关注中,也出现在对山东疫苗案的拷问中,也彰显在对电信诈骗案法治出路的求索中。那些不断深入的观点、表达,聚焦成有建设性的“光束”,对接着公共治理最前沿的议程,倒逼出更深领域的法治进程,照亮了公共生活的更多角落。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网络平台对公共生活的影响需要依法制约,让规则的“光束”照亮网络公共生活的角落,使网络社会在合理有序的道路上健康而迅速地发展。
B.互联网管理日渐规范,在堵与疏之间激浊扬清。搭建公共生活的“经纬线”,界定时代的公序良俗,是网络与现实社会发展的必然。
C.出于对网络公共生活的秩序和品格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法律规则的重要性,而在这中间,监管者的责任比一般的公众更大。
D.民意与法律的交响构成互联网公共生活的法治底色,而正能量正在成为舆情的主流、民意的底色,在沧海横流之际透出人心向上的力量。
【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微信群主创造了传播分享信息的公共空间,如果群成员违法,群主也要担责,因为群主没尽到应有的监督管理职责。
B.虚拟开放的网络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增进公共决策的民主进程,提高公共决策的有效性、交互性与公信力。
C.公共生活以网络技术为壁障,以更清晰成熟的规则实现自定义,去安放善心,去实现善治,抵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D.网络公共生活的秩序需要公众一起来维护,它更需要以道德引导、舆论引导、舆情处理和法治监管为主体的一整套有效机制。
【3】文中说“公共舆论的判断力不能被新产品、新平台牵着鼻子走,而公共治理的方向则应该尊重民意”,你是如何理解的?试作简要分析并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的王勃,字子安,与同时代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B.《滕王阁序》与我们学过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样,都是用骈文写成的赠序。
C.《滕王阁序》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辽阔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积极进取的复杂感情。
D.我国的旧体诗有古体、近体的分别。古体诗亦称“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有律诗和绝句。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