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题目】读图回答问题。

黑龙江某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组为研究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利用暑假时间开展研学旅行。甲组同学一路西行到新疆,乙组同学一路南下到海南。他们在研学旅行中拍摄了不少地理景观的照片,绘制了①(26°N,105°E)、②(42°N,128°E)、③(43°N,90°E)三个地点的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下图)。

(1)甲组同学在向西研学旅行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沿线植被景观的变化为:森林、________、荒漠,植被景观的这种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分异规律。

(2)影响①与②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出现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热量或水分)。

(3)③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____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温带荒漠带

(4)乙组同学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天有四季”的地理环境变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表现最典型的纬度地带是________

【答案】草原 干湿度地带(或从沿海到内陆) 热量 D 纬度地带(或从赤道到两极) 低纬和高纬(或低纬、或高纬)

【解析】

本题以三个地点的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从黑龙江到新疆,降水越来越少,受水分条件的影响,沿线植被由森林过渡到草原,现过渡到荒漠,植被景观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干湿度地带(或从沿海到内陆)分异规律。

(2)从经纬度可以判断,①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气温较高,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出现海拔较高,②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气温较低,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出现海拔较低,故影响①与②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出现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3)据题干③(43°N,90°E)可知,地处我国新疆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山麓自然带应为温带荒漠带。故选D。

(4)乙组同学从黑龙江到海南,纬度越来越低,热量条件不同,故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天有四季”的地理环境变化,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纬度地带(或从赤道到两极)分异规律,低纬和高纬的纬度差异大,热量条件差异大,这种分异规律表现最典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区域示意图

1)根据图中信息推测该图所反映的是 (夏、冬)季,理由是

2)近几十年来河口等深线向外海凸出越来越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3MN两处中宜建设度假村的是 ,判断理由是

4)当地人民政府决定在ABC三地中建设一大型能源港口,应选择在 最适合,理由是 。新建港口拟实行江海联运,最经济的实现方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大气污染物,特别是PM2.5一般都集中在对流层低层,也就是距离地面1~1.5千米的位置,这一层也叫做边界层。在一天中,下午2时边界层最高,距离地面1.5~2千米,晚上可能降低至200~300米。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读材料分析影响雾霾边界层高度的直接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B. 地温 C. 气温 D. 污染物的浓度

2下图为某市某日不同时间气温垂直变化图,如果只考虑温度的影响,雾霾层高度最低的时间为(

A. 5 B. 20 C. 15 D. 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阳县水稻梯田位于云南省南部海拔1200~2000米的哀牢山区、红河河谷,梯田景观已有1300多年历史,梯田级数达到几百级甚至上千级,海拔跨度为1400~2000米,类似的高山水稻梯田面积共有17万亩之多。哈尼人把梯田、森林、村寨、沟渠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丰富而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这是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品、美丽乡村的典范。水稻梯田景观具有生产、生态、文化与极高的美学价值,2013年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元阳梯田景观图

材料三:云南南部热带和准热带分布略图

(1)说出元阳水稻梯田的特点?

(2)分析哈尼人修建水稻梯田的原因?

(3)指出哈尼人修建水稻梯田要注意的问题。

(4)阐述元阳水稻梯田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从形成过程分析,下降风现象和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相似的是( )

A.海风B.陆风C.谷风D.山风

2在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下降风最为典型的科考站是( )

A.长城站B.昆仑站C.中山站D.泰山站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晴朗的白天或多云的夜晚下降风的强度较大

B.图中下降风典型地区的主导风向以偏东风为主

C.研究下降风,对于南极科考的顺利进行有积极意义

D.出现下降风时,近地面大气中会出现逆温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华北地区某城市,一周以来天气晴好,日均温均在 10℃ 以上。某日突降大雪,延续 2日,之后气温回升,积雪初融,该城市某停车场出现 “雪馒头”景观 (下图 ),“雪馒头”都位于渗水方砖 (中心空洞,露出土壤)的中央。

读图完成下题。

“雪馒头”景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A.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B.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

C.方砖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D.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读斯里兰卡岛示意图,下表是A、D两城市的降水资料统计(单位:mm),完成下面小题。

1该岛屿地势( )

A.中部高四周低B.南端高北部低C.东部高西部低D.西南高东北低

2图中A、D两城市降水季节差异的原因是( )

A.A城市只受西南季风影响,7月降水多B.受西风带控制

C.1月D城市处于东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D.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的40°线为纬线,a、b、c为等温线,甲为河流,其所在的地区常年受西风的控制。

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等温线a、b、c数值的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 a>b>c B. c>b>a

C. b>a D. a>b

2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时为冬季,该地区降水稀少

B. 此时为夏季,气候温和湿润

C. 甲河属于内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

D. 甲河属于外流河,水位季节变化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 读“1950~2010年世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50~2010年世界城市化进程呈减缓趋势

B.1980~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

C.1950~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数量超过农村人口数量

D.1980~200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超过发达国家

2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

①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大量减少

②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加重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城市“热岛”效应加强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