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列材料, 完成问题。
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全球在气候、地形、土地使用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等方面千差万别, 因此要结合各国各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实际确定荒漠的范畴。我国幅员辽阔 , 自然条件和各地经济活动复杂,流水、风力、化学和物理四种营力过程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均属于荒漠化。
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比例①物理及化学作用, ②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 ( 如次生盐渍化 )
【小题1】 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
A.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一一石漠化 | B.黄土高原一一盐渍化 |
C.云贵高原一一沙漠化 | D.江南丘陵一一红漠化 |
A.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
B.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物理及化学作用产生的 |
C.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相关 |
D.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 |
【小题1】D
【小题2】B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广义的荒漠化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的总过程。根据地表形态特征和物质构成,荒漠化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冻融及石漠化。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干旱,多大风,以风蚀荒漠化(沙漠化)为主,A项错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属于水蚀荒漠化,B项错误。云贵高原由于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C项错误。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当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所以被称为红漠化。D项正确。
考点:我国荒漠化类型与分布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我国荒漠化类型与分布的认知能力。
【小题2】试题分析:在四个选项中,松嫩平原西部荒漠化主要是盐碱化,而非风蚀。D项错误。该区域植被稀疏的部分土壤水分蒸发较旺盛,水分运动带动盐分大量向地表积累,表层盐分长期累积的结果,使得该地区草地景观退化加剧,盐碱斑块土地面积增加,导致盐渍荒漠化加剧。故D项为符合题意的选项。我国干旱、水土流失地区广,风蚀、水蚀荒漠化分布广,A项正确;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与高温干燥下的物理风化和高温高湿下的化学风化有关,B项正确;山西省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对地表植被破坏严重,以水蚀荒漠化发展快为标志,C项正确。
考点:我国不同地区荒漠化成因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我国不同地区荒漠化成因的认知能力。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022
读下列材料及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 30多年前,在四川与云南交界处发现了一个罕见的大铁矿。毛泽东主席听了汇报后,问那个地方叫什么,回答说没有名字,只有7户人家和一棵大树,当地人叫它攀枝花。毛泽东笑了:“那就叫攀枝花吧!”
现在攀枝花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中心,人口已达近百万。
材料2 攀枝花市位于雅砻江汇入金沙江处,附近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攀枝花铁矿还含有钒、钛等稀有金属伴生矿,适合冶炼优质合金钢。成昆铁路修建后,攀枝花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被称为“西南钢城”。
(1)攀枝花市成为钢铁工业基地的主要条件和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成昆铁路的修建,对攀枝花市的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地理教研室 题型:043
材料1 30多年前,在四川与云南交界处发现了一个罕见的大铁矿。毛泽东主席听了汇报后,问那个地方叫什么,回答说没有名字,只有7户人家和一棵大树,当地人叫它攀枝花。毛泽东笑了:“那就叫攀枝花吧!”
现在攀枝花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中心,人口已达近百万。
材料2 攀枝花市位于雅砻江汇入金沙江处,附近有丰富的煤铁资源。攀枝花铁矿还含有钒、钛等稀有金属伴生矿,适合冶炼优质合金钢。成昆铁路修建后,攀枝花发展成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被称为“西南钢城”。
(1)攀枝花市成为钢铁工业基地的主要条件和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2)成昆铁路的修建,对攀枝花市的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0分,每空2分)
材料一 中国三大自然区图
材料二 有诗句这样写到:“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
材料三 小明同学在他的作文《我的家乡》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1)A、B两区域大致以__________为界,B区域自东向西随__________的不同,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地带性变化规律。
(2)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从A到B再到C的变化,正确的是 ( )
①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②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③人类活动渐次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④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制约C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该区域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诗句中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5)小明同学的家乡位于图中________区的________地区,主要属_________________气候。
(6)A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1届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0分,每空2分)
材料一 中国三大自然区图
材料二 有诗句这样写到:“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
材料三 小明同学在他的作文《我的家乡》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1)A、B两区域大致以__________为界,B区域自东向西随__________的不同,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地带性变化规律。
(2)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从A到B再到C的变化,正确的是 ( )
①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②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③人类活动渐次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④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制约C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该区域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诗句中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5)小明同学的家乡位于图中________区的________地区,主要属_________________气候。
(6)A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0-2011学年广东省高三上学期月考地理卷 题型: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0分,每空2分)
材料一 中国三大自然区图
材料二 有诗句这样写到:“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
材料三 小明同学在他的作文《我的家乡》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1)A、B两区域大致以__________为界,B区域自东向西随__________的不同,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地带性变化规律。
(2)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从A到B再到C的变化,正确的是 ( )
①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②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③人类活动渐次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④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制约C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该区域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诗句中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 )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
(5)小明同学的家乡位于图中________区的________地区,主要属_________________气候。
(6)A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