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某日哈尔滨、拉萨、上海、深圳四城市24小时(北京时间)气温实况图。

材料二 雾是空气中“多余”的水汽和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后,形成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出现混浊现象。气温越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就越少,越容易形成霾。我国一般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1)材料一所反映的气温状况可能出现在 季,请解释判断理由。(4分)

(2)找出材料一表示拉萨的曲线,并说明理由。(4分)

(3)④城市为 (城市名),进入10月中旬以来,“史上最严重雾霾”袭击④城,空气污染指数多次爆表,据有关部门统计,④城空气质量排在全国最差首位。雾的形成一般需要的条件有:足够的水汽、静风、逆温、凝结核。结合材料二分析此次④城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6分)

(4)汽车尾气常常被认为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原因,读下表,说说受汽车影响中国空气质量比美国差的可能原因。(4分)

领土面积

汽车保有量

中国

960万平方千米

1亿辆

美国

937万平方千米

2.85亿辆

(1)春或秋 四城市温差较大;②城市即上海的日平均气温在23℃左右等。

(2)③曲线 最低和最高气温出现时间都最晚(地方时角度分析);气温日较差最大

(3)哈尔滨 水汽相对充足;空气活动较弱,静风天气多;秋冬季易出现逆温天气;供暖锅炉相继开炉,周边农村大量燃烧秸秆,以及工业、交通、建筑、扬尘导致空气中污染物颗粒多,凝结核多。

(4)有关汽车尾气的国家排放标准较低;油品的质量较差,排放的废弃物较多;交通拥挤现象普遍,燃料燃烧不充分,导致排放的废弃物增多。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①②两城市气温最高,所以它俩分别是深圳、上海。③④分别是拉萨和哈尔滨。此时,这四个城市的温差都比较大,上海的日均温更是达到23?C以上,因此,此时应该是春季或秋季。

(2)四地中,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由于拉萨的海拔最高,它的气温日较差应该最大,并且,由图可知,③城市的气温最低值和最高值出现时间都最晚,因此,其经度位置最偏西,所以,③是拉萨。

(3)根据上面两题,④是哈尔滨。哈尔滨的空气湿度较大,同时据材料,雾的形成一般需要的条件有:足够的水汽、静风、逆温、凝结核。此时为秋季,温差较大,容易逆温,由于逆温大气对流弱,无风天气多,同时,气温下降,导致生活用能增多,加上工业排放,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多,凝结核多。因此,产生雾霾天气。

(4)中国、美国的经济状况不同,生活环境质量标准制定也有差异。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油品的质量较差,排放的废弃物较多;交通拥挤现象普遍,燃料燃烧不充分,导致排放的废弃物增多。这些都导致中国空气质量比美国差。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综合应用、环境保护。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上海市静安区高三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图7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回答下列小题。

1.某年一月,一艘油轮在该岛以东附近海域泄漏大量原油,油污带可能漂向( )

A.印度西海岸 B.澳大利亚西海岸

C.非洲东海岸 D.越南东海岸

2.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

C.高温干燥 D.高温多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古老的气候谚语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如“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处暑节气在每年8月23日左右),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此谚语反映的气候特征最适合于( )

A.珠江三角洲 B.江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2.“处暑无雨干断江”是由于( )

A.夏季风势力弱 B.夏季风势力强

C.厄尔尼诺现象 D.拉尼娜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1.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图中①②③④中,最可能分别表示贵州和上海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近年来,我国某省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大下降,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B.技术人才外流

C.水资源匮乏 D.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第一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平原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以及该城市甲一乙沿线地租变化示意图。

1.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大致可能是( )

A.西风 B.东南风

C.东风 D.南风

2.地租变化曲线图基本能反映城市功能分区图中甲一乙沿线地租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东省滕州市高三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浙江衢州2011年气候资料,回答问题。

1.影响2011年衢州6月份降水特征的事物是( )

①夏季风 ②准静止锋 ③地形雨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下列对资料解读正确的是( )

A.6、8月份温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高度角

B.影响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包括直射点移动与天气状况

C.进入春季后降水量保持增长趋势

D.该年份的第一季度旱情最为严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东省滕州市高三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2年6月21日为夏至日,这天我国白昼时长排前三名的省会依次是:哈尔滨(3:44日出,19:27日落)、长春(3:56日出,19:25日落)、乌鲁木齐。据此回答问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材料中日出日落时间均为地方时

B.长春位于哈尔滨西侧

C.纬度值排序乌鲁木齐>长春>哈尔滨

D.乌鲁木齐昼长年内变化最大

2.下列最能示意当日乌鲁木齐杆影末端运动轨迹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山东省济宁市“五校联盟”高三第一次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目前安徽省正试点“海绵城市”建设:缺水地区,优先利用透水砖、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其他地区,优先利用雨水湿地、蓄水池等措施,构建新型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海绵城市”建设对图中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

A.①增加 B.②减少

C.③减少 D.④增加

2.“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城市用水量②促进雨水资源利用③增强城市排水能力④缓解城市内涝

A.④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云南省景洪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读下面两幅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两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世界上两个著名的传统工业区,它们在19世纪中后期发展工业所拥有的共同区位优势是________资源和水资源丰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工业区在自然带上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带,所在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都是_______________业。图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

(3)20世纪60年代以后,这两个地区都进入了区域发展的________阶段,区域内资源短缺、________________、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偏高。区域面临着_______________、人口减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4)面对困境,两地都采取了发展科技、改善交通条件和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使得区域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推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两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内容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大力发展____________和高新技术产业,③重视__________产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