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研究发现地球内部是圈层结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地震波的速度变化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的一部分为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之间互不相干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小题1】C

【小题1】A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世界某区域地图,完成各题。

据地理坐标判断,图中乙山脉的长度约为:

A.300千米      B.550千米  

C.1100千米     D.1550千米

该区域南部盛产棉花,起决定性的自然条件是:

A.降水稀少      B.光热充足     

C.日温差大     D.河流水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世界某气候类型局部地区分布示意图,回答各题。

该气候区代表性农作物具有的特点是          

A.喜高温多雨           B.喜阴冷潮湿      

C.耐高温干旱           D.耐低温干旱

与甲地区相比,造成乙地区该种气候类型分布较狭窄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洋流    

C.海陆轮廊    D.地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某跨国纸业集团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建成了林、浆、纸一体化生产基地。读图回答各题。

对图中地区的地理特点描述可信的是                                   

A.气旋活动频繁,多上升气流?

B.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森林覆盖率高?

C.太阳高度角小,距海洋近,多阴雨天气?

D.旅游资源丰富,附近查亚峰海拔5 000多米,终年积雪?

该集团进行生产基地选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交通发达                           B.低廉劳动力成本?

C.热带雨林气候条件                   D.当地市场需求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龙卷风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的空气涡旋,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是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读江苏省龙卷风发生次数(1951—2007年累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江苏省龙卷风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

(2)简要分析龙卷风的主要危害及防御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我国锋面示意图,回答各题

从发生时间看,锋面乙、丙出现季节分别为

A.春末夏初和冬季  B.夏末秋初和春季

C.冬末春初和夏季  D.秋末冬初和秋季

形成受地形影响显著的锋面是

A.甲锋面B.乙锋面C.丙锋面 D.都不是

与我国华北和西北冬、春季节扬沙或沙尘暴天气形成有关的锋面活动

A.甲锋面活动  B.乙锋面活动 

C.丙锋面活动  D.都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图为北京、广州、武汉、佳木斯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和地理位置、夏至日昼长资料,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城市

经度

纬度

夏至日昼长

佳木斯

130°22′E

46°48′N

15小时48分

北京

116°19′E

40°N

14小时51分

武汉

114°17′E

30°38′N

13小时58分

广州

113°13′E

23°N

13小时24分

依据图5季节分配特点,甲乙丙丁依次为(    )                   

A.北京、广州、武汉、佳木斯

B.武汉、北京、佳木斯、广州

C.广州、武汉、佳木斯、北京

D.广州、北京、佳木斯、武汉

下图是广州市某楼盘平面图。在面积、户型、楼层(5层以上)等都相同的情况下,从采光、通风、噪声等方面考虑,房价最高的可能是(    )

A.A-4       B.B-3     C.C-2      D.D-1

据上表中的地理信息,关于四个城市日出日落的正确说法是(    )

A. 冬至日,佳木斯比北京早看见日出

B. 夏至日,广州比佳木斯晚看见日落

C. 两分日,广州比北京早看见日落

D. 夏至日,武汉比北京早看见日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单位:百帕),表示南半球近地面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中出现的“民工潮”现象是(  )?

①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地转化不足造成的②农业现代化带来的人口城市化 

③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④因大城市就业人口短缺造成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