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广东省中山一中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统测地理试题 题型:06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支流河谷地带素有
“西藏粮仓”之称,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西起拉孜,东至桑日,东西长500 km,南北宽处达200 km,窄处仅50 km左右,包括22个县和5个国营农场。材料二 雅鲁藏布江谷地(局部)图(下图)。
材料三 我国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下图)。
材料四 西藏自治区地处
“世界屋脊”,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全区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其蕴藏量占全国的30%,位居全国第1位,但其开发利用率却很低。(1)材料二图中A山脉为________,由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从构造理论看,该山继续呈________(上升、下降)趋势。
(2)制约青藏高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成为“西藏粮仓”的有利自然条件。
(3)材料三图所示青藏高原的新能源是________,甲地和乙地相比,________更丰富,造成两地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
(4)青藏高原位于地球之巅,蕴藏的水能资源也极其丰富,试简要分析其水能开发率低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下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区土地资源利用景观图,该地区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是60°,位于东8区,其中A为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C为平原地区,D为水库,E为乡镇企业,F为库区北侧丘陵低山。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该地区的开发利用,当地政府有三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方案能最科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___________。
第一种方案:A.营造薪炭林 B.栽种苹果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苹果加?工厂?F.营造防护林
第二种方案:A.营造防护林 B.种花生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办花生加工厂 F.种油菜、小麦
第三种方案:A.营造薪炭林 B.栽培柑橘、茶叶 C.种植水稻 D.养鱼、发展旅游业 E.办柑橘、茶叶加工厂 F.营造防护林
(2)随着人口增长,劳动力也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地表现出来。H处有大面积湖泊沼泽地,G处是喀斯特地貌。既要发展经济,又不降低环境质量,从可持续发展考虑,如何开发利用G、H两处土地资源?
(3)从该地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持续发展考虑,请你为该地区设计远景规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支流河谷地带素有“西藏粮仓”之称,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西起拉孜,东至桑日,东西长500千米,南北宽处达200千米,窄处仅50千米左右,包括22个县和5个国营农场。
材料二:雅鲁藏布江谷地(局部)图(图1)。
图1
材料三:我国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图2)。
图2
材料四:西藏自治区地处“世界屋脊”,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全区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其蕴藏量占全国的30%,位居全国第1位,但其开发利用率却很低。
(1)图1中A山脉为 ,由 板块和 板块相互碰撞形成的,从构造理论看,该山继续呈 (上升、下降)趋势。
(2)制约青藏高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成为“西藏粮仓”的有利自然条件。
(3)图2所示青藏高原的新能源是 ,甲地和乙地相比, 更丰富,造成两地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4)青藏高原位于地球之巅,蕴藏的水能资源也极其丰富,试简要分析其水能开发率低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地球上30°N纬线穿越的地带是一个神秘地带,许多奇迹和奇异现象分布在该纬线南北200千米范围内。我国318国道(如图所示)大致沿30°N纬线延伸,景观也极为丰富,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23~25题。
23.关于318国道沿途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宜昌是我国主要的电力工业城市
B.成都的城市道路网格局为方格-放射式
C.林芝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麻纺基地
D.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其兴起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河流
24.下图是318国道某段航拍图,该段所在地显著的地形特征是( )
A.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山高谷深,地势陡峻
C.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广布
D.河网密布,湖荡星罗棋布
25.下列地理现象,能够满足“地处30°N神秘地带、时值318国道沿线旅游旺季”两个条件的是( )
A.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自西向东流
B.尼罗河入海口处海水盐度为一年中的较大值
C.潘帕斯草原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D.密西西比河入海口附近常受飓风侵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