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分布图(阴影部分为海洋),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A.纬度越高,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B.纬度越低,陆地面积所占比例越小
C.纬度越低,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小
D.纬度越高,海陆比例趋于平衡
2.据图分析,与60°N附近相比,60°S附近不具有的地理特征是
A.等温线更加平直 B.年降水量更加丰富
C.气压更低 D.风速更小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部分区县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位于巴基斯坦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热带季风气候显著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③地所在国的地理特征是
A.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B.人口较多,但人口增长速度慢
C.盛产水稻和小麦
D.服务外包产业技术落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云南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是某年四城市的人口变化资料(单位:万人)。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当年四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低到高排列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2.关于城市④人口迁移对其产生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必然导致该城市人口老龄化
B.有利于该城市发展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C.可以缓解该城用地紧张的状况
D.必然加剧该城的环境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图,R地分布两片沼泽,时常发生季节性离合现象。此时为7月份。完成下列各题。
1.7月,①、②两河下游
A.降水充沛 B.水能丰富
C.处于枯水期 D.甲地气温低于乙地
2.次年1月,R地两片沼泽可能发生的变化及主要原因是
A.分离,冰雪补给量小 B.连片,降水量大
C.分离,地下水补给少 D.连片,蒸发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欧洲固体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比图(%),完成下列各题。
1.欧洲固体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比的分布特征是
A.由西北向东南减小 B.由西南向东北减小
C.由西南向东北递增 D.由低纬向高纬减小
2.关于图中等值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处等值线向南弯曲主要是受地形影响
B.A处等值线向南弯曲主要是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C.B处等值线闭合主要是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D.B处固体降水占全年降水百分比可能是10%~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福建省高二下学期学情监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各题。
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 B.12 C. 16℃ D. 18℃
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3.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安徽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问题之一。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反映的问题是
A.城市内涝 B.城市热岛效应
C.城市风 D.城市空气污染
2.下列既可行又能减轻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A.扩大绿地面积 B.减少人口
C.完善排水系统 D.多建高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甘肃省嘉峪关市高一下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中共十八大报告论述了“生态文明”,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可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 D.文化可持续发展
2.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念的是
A.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B.扩大地下水开采,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C.围湖造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
D.全面关停重化工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4-2015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射恶化的现象。下列不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是( )
A.酸雨危害 B.水土流失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土地荒漠化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