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我国自然和人文和谐统一的自然观体现在
①人文景观的建设与自然景观协调,并突出自然美 ②通过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景观,使两者巧妙而和谐联系起来 ③古代园林建设“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准则 ④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微克。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如下:
采样点 | 采样点环境状况 | PM2.5(g/m3) |
甲 | 学校。东、北、西约1000米处各有一条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 140 |
乙 | 老城改建区。南面、西南面约1000米是煤矿,北临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 160 |
丙 | 步行街。紧邻车流量较小的公路。 | 70 |
丁 | 居民区。紧邻大型集市、交通繁忙区,东北约500米有一热电厂。 | 170 |
戊 | 煤化工区。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 | 340 |
(1)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2)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
(3)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人是多维度的,你的每一个优点都是发动机,会推动你向上攀升。而每一个短处都是包袱,会拽着你向下滑落。这两者的合力,决定了你最后的高度。”下列句子与此寓意一致的是
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②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③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
④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过去的几年中,无论是去非洲还是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被媒体称为“高铁侠”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总是不遗余力地推介中国高铁。近年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③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④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千多年来,指导着人们按季节、气候调节休息和劳作。如“春不种,秋无收”“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这说明我国古代人民
①认识到自然界和农耕实践存在具体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发现节气,但人在节气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
③依据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建立节气与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
④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回答下列各题。
【1】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A. 防止海水倒灌 B. 减缓地面沉降
C. 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D. 减弱酸雨污染
【2】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A. 完善排水系统 B. 铺设防渗路面
C. 增加绿地面积 D. 退耕恢复湿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湿地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导致长江流域湿地萎缩的原因主要是 ( )
A. 围湖造田 B. 过度养殖 C. 气候变暖 D. 环境污染
【2】湿地萎缩将导致洪涝灾害加剧,其形成机制是 ( )
A. 蓄洪能力下降 B. 异常气候增多 C. 水生植物减少 D. 流域面积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特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这表现为真正的哲学
A.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B.是对社会生活的总结和升华,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C.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巨大的物质力量
D.是“科学之科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穿山甲每年繁殖1次,第胎1-2仔,以白蚁为主食,被誉为“山林卫士”。穿山甲善打洞,古人“象形思维”盲目认为穿山甲具“滋身健体、消肿排脓、通经下乳、疏风通络”等功效,使得以穿山甲为食材、药材的现象剧增,如今穿山甲已经濒临灭绝。
曾有多家科研机构尝试人工养殖穿山甲,但因穿山甲自身免疫系统脆弱,以及极为苛刻的环境要求,至今未有养殖成功的案例报道,因此有“从它被抓的那一刻,就已经死了”的说法,穿山甲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警方历次查获穿山甲走私案后均将截获的穿山甲就近放回山区。
(1)简述穿山甲濒临灭绝的原因。
(2)分析穿山甲数量急剧下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