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地理 > 题目详情
该图中风带、气压带画法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
B
甲图在60º处气压带是副极地低压带,风是从二侧高压吹向该处;乙图是30ºN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压带,风是从该处吹向二侧,北半球向右偏。所以正确的是B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如果在我国南极中山站升起五星红旗,红旗飘扬的方向一般是
A.向西北飘扬B.向东北飘扬C.向东南飘扬D.向西南飘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某月90 o E沿线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据图判断该月为(  )
A.1月B.3月C.7月D.9月
小题2:此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北方地区易遭受寒潮的侵袭
B.塔里木盆地的棉花长势良好
C.正值攀登喜马拉雅山的最佳季节
D.孟加拉湾地区洪水肆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箭头代表风向,回答问题。

小题1:终年受图①风带与图②风带之间的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候特点是
A.终年温和湿润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小题2:与欧洲西部终年温和多雨气候特征的形成有关的风带是
A.①B.② C.③D.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当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开始向北移动时
A.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我国东部地区吹偏南风
D.正午时杭州的人影比北京要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图13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14为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图。结合图回答问题。(18分)

(1)图13 中,导致A、B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不同的原因是             ,在B季节中用箭头分别画出乙、丁两地风带的风向。
(2)图13 中,A季节为北半球的        (季节),此季节图14中②海沿岸受        (填甲、乙、丙、丁)控制,其降水特征是                      
(3)图14中①地区气候特征是                                   ,其气候成因是常年受图13中         (甲、乙、丙、丁)风带或气压带影响造成。
(4)常年受图13 中甲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其气候类型对应为图14中         地(填①、②、③、④),其气候特征可用下图中       (填a、b、c、d)表示;与图14中②海同纬度的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可能为下图中的      (填a、b、c、d),该气候类型的主要成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图为三圈环流示意图(局部)。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④为东北季风B.③形成寒冷干燥天气
C.①是热力原因形成的D.②由低压流向高压
小题2:当③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塔里木河断流B.潘帕斯草原绿草茵茵
C.华北平原正值小麦生长季节D.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读图题

图是“沿60°N的1月份气温分布曲线和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在a、b、c三个区域中,属于大陆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区域出现低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b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c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受其影响,此时印度半岛盛行________季风,进入一年中的________季。
(4)此时我国盛行风的风向是________,其性质是________。
(5)图中两条曲线具有怎样的相关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日的天气预报截图。

小题1: 图中所示信息资料所反映日期可能是 (   )
A.1月31日B.3月10日C.4月20日D.10月31日
小题2:该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
A.南半球,向北移B.北半球,向南移
C.南半球,向南移D.北半球,向北移
小题3: 关于资料中三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影响三天天气状况的天气系统是气旋
B.星期日白天气温较低是因为云层大量吸收了太阳辐射
C.星期一受暖气团控制,气压较高
D.星期二昼夜温差较大是因为天气晴朗,夜间大气逆辐射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